{{currentTime}}
深化“双新”实践 探究整合教学
——高二“统编教材视域下诗歌单元整合教学”教研活动侧记

2021年10月14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院主办的主题为“统编教材视域下诗歌单元整合教学”的高二语文教研活动在成都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举行。此次教研活动深化“双新”实践,创新育人方式,以精准思维为引擎,聚焦精细、准确,达成高效,以课堂为主阵地。聚焦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以单元整合、课型分类推进教研两位老师的献课让听课者徜徉在诗意的世界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教研活动由中学语文教研员袁文老师主持。

树德中学谭洪先老师以《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典故为切入点,突破了单文单点的局限,以情境与任务归拢,设计了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环节,通过梳理用典的逻辑,深入理解诗人丰富的情感。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分析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用串联的视角探究了诗歌的当代意义与当代价值。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宋代文人喜用三国典故的原因,挖掘了典故背后时代精神、诗人风格与社会背景的深层次逻辑关系。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脉搏,引导学生探寻人类精神天花板的现实意义,实现了用典诗歌阅读路径的生成和学生素养的发展。

嘉祥外国语胡春梅老师则对《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入手,以“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根据材料绘制了苏轼、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曲线图,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感受诗人起起伏伏的一生,理解人生的起伏和社会的变化对诗文表情达意的影响。整节课把零碎的古诗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巧借人物生平曲线图,通过任务驱动,走进诗人,进而产生与诗人之间的共情,使诗歌学习学有所依,情有所共。

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从学习理念、观念建构、逻辑联系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点评。她认为两节课讨论问题的视角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定位以及对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两节课都突破了单篇课文单点的教学设计的局限,创设一定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她引导老师们还要从这些古诗词中汲取当代意义和当代文化价值。

罗晓晖老师从文本教学的现状和学情考情的实际来分析课堂教学的价值。他就课堂类型做了分享交流,认为课堂包括“课堂预习课”“文本分析课”“评价鉴赏课”“学科阅读课”“综合实践课”“文学史课”等几大课型。两位专家的点评带给两节课极大的升华,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化“双新”实践,成都语文人一直在路上。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