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多维视角共研讨,转益多师促成长
2024年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蜀江波影碧悠悠,锦城熏风和畅之时。2024年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研讨活动于2024年5月23日上午在成都市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顺利举行。成都市各区(市)县国际理解教育教研员、各直属学校国际理解课程负责人、骨干(种子)教师、全市国际理解课程实验学校代表、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组成员和成都数字学校授课教师等共计100余人现场参会。

活动主题

本次研讨活动由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组成员、树德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负责人周丹老师主持。活动以“指向学生责任担当的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实践”为主题,旨在推进国际教育的在地化实践,深化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树德中学国际部主任钟远波致辞。钟主任首先对与会嘉宾、教师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他表示,树德中学始终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一代学生。他还进一步分享了树德中学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实践成果。

周丹主持

钟远波 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朱宏骁老师带来了题为“生命同舟共济,共探物种保护”的单元课程概述。为响应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朱老师团队设计了以物种保护为主题的跨学科单元课程,其主旨是指向学生的责任担当。团队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将本课的国际理解素养目标细化,其教学内容明、暗线交叉,重、难点突出。课程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点,注重跨学科学习和跨文化交流,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全球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和高阶思维。

朱宏骁

课程汇报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崔玥老师现场展示了该单元的起始课——《与生态共存之动物迁徙》。崔老师以大象迁移这一事件为切入点,让学生模拟不同社会角色面对大象迁移时的反应,并引导学生们探讨不同国家在应对大象迁移时的态度和措施异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开放性思维以及跨文化理解、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际理解教育的魅力。

崔玥

教学展示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国际理解教育教研员周旋律老师进行了课程解析。她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单元课程设计的见解:从课例到课程的转变标志着教育理念的深化,即从单纯的教学转向全面的课程设计。以《生命同舟共济,共探物种保护》单元为例,她指出单元设计需具备明确的育人目标、清晰的课程逻辑和递进的素养导向。随后,她对标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对本节单元课程进行了多维解析,为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周旋律 课程解析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与全球胜任力中心主任,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助理李涯带来了题为“《国际理解教育》在地化实践——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成式课程体系构建”的专题报告。她从国际理解教育在地化的价值引领(新全球化的提出与主张)、价值回应(国际理解课程政策导向)、价值实现(国际理解课程的校本建构)和价值生成(国际理解课程的学力转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促进全体参会老师从理论的视角去思考国际理解课程的构建。

李涯 专家报告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理解教育教研员雷沛瑶博士进行了总结发言。雷博士表示,本次研讨活动兼具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贯彻了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评”过程,让参与者能从不同角度收获灵感与启发。她进一步强调,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建设应拓宽内容宽度、提升育人高度、完善课程体系,应对数智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指向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场照片

此次研讨活动既有理论指引的高度,又有实践分享的温度,为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交流学习平台,也为推进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