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跨”学科之道 “研”诗词之美
——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主题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6月14日,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江苏省跨界学习研究所主办,武侯区教育局、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承办。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跨界学习研究所所长朱爱华,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小学校长唐婉、副校长丁园园,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副校长笪红珍,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项目主管何江,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研究所项目主管彭建,成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罗良建,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王琴、教研员张学兰,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门雨红,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互动联盟校以及江苏、成都两地多个名师工作室的领导和教师代表近180人参加本次活动。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校长张利美在致辞中分享了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经验做法:面对统编教材的全新推出,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教学变革,以课题研究为助力,厘清“为何跨”“跨什么”“怎么跨”等问题,链接学科与学科、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

(张利美校长致辞)

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副校长李婷梅围绕“小学古诗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这一话题,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想精髓是以融合促发展;二是从“立项”“立标”“立体”等方面讲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思路;三是从“境”入手,讲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

(李婷梅副校长做主题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爱华在点评中首先肯定了李婷梅名师工作室开展小学古诗跨学科学习探索的价值和意义,随后做《“跨学科教学”的课程研发与课型研讨》专题讲座,从理论探索、实践操作、现状反思和未来展望等四个维度讲述了“大成教育”20年的探索历程,并鼓励大家坚守初心,持续探索,助力成长。

朱爱华教授点评及讲座)

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小学校长唐婉从“雨”字入手,创设诗歌意境,开展诵读、绘图、听唱等活动,对诗歌进行了多元演绎,一字一品中感悟用词之美,一听一唱中领略节奏之美,一说一拍中感受方言文化碰撞之美。

(唐婉校长做课例展示)

成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罗良建以《古诗文教学与思维促进》为题,带领老师们一起探寻诗歌教学的文脉,系统学习了国内外关于“思维”的理论研究,强调古诗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而应该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提升。

(罗良建所长做专题讲座)

在说课环节,四川省自贡市塘坎上小学副校长孙方伟以“梅”为主题,通过赏梅、识梅、画梅和诵梅等活动,促讲学生理解梅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通过设计“三友苑”这一任务,融合多个学科知识,树立了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孙方伟副校长说课)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副校长笪红珍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情特点,通过情境创设与图文结合,带领学生走进《小池》,走进生活,突破单科学习界限。以读诗、赏景、悟情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诗中蕴藏的初夏情趣及对小池的喜爱之情。

(笪红珍副校长说课)

在展示课环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李金枝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李老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文字的理解走向情感的深华,让“爱国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

李金枝副主任做课例展示)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明雅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阳从“竹”切入,以“竹石”为主体诗进行组诗教学,链接美术,通过赏画、读诗、题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悟诗人郑燮刚正不阿的君子风度和气节,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气节的人生志向。

(张阳副主任做课例展示)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小学副校长丁园园以情境式教学为线索,为学生设计出“打卡诗中最美景点”的活动串烧,通过链接历史、认识作者、联想画面,配乐诵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天门山的壮观及祖国山河的壮美。

(副校长丁园园做课例展示)

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张学兰在总结中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从镇江文化讲到成都文化,从读诗讲到写诗,鼓励老师们要拓宽视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趣,用笔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让生活的幸福可观可感。

(张学兰老师做活动总结)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