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关注儿童,开发资源,聚焦成长
——记成都市中学历史“基于儿童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系列教研活动之三

  2018年3月15日上午,成都市高中历史“基于儿童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教研活动在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展示的是基于儿童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构想和课堂实践。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主持,全市130多名初、高中历史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在成外副校长孙继良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拉开了序幕,共分为四个环节展开。

IMG_5265


  首先,成都市外国语学校荣俊老师以“儿童史研究课题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为题,向老师们畅谈了成都外国语学校关于儿童史的校本课程开发设想。荣俊老师的发言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儿童史学研究的现状,向老师们介绍了“儿童的定义”“儿童史学的定义”“西方儿童史研究现状”和“我国儿童史研究现状”四个方面。第二板块是简单介绍了成都外国语儿童史课题申报、研究的过程和内容。第三板块就儿童史研究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荣老师认为如今开展儿童史的研究契合史观和考试方向的变化,有利于拉近学生心理距离,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更有助于开拓历史教学新领域,促进历史教师成长成才。最后,荣老师谈到关于成外将儿童史研究深入高中课堂的方式方法的设想。

5C4362569DC7197DD2EB9C122D1838A0 

  随后,刘小芳老师采用专题渗透式教学,选用莎士比亚、狄更斯、凯恩斯等名人童年的受教育情况,以工业革命进程为线索,向老师们展示了“工业革命进程下英美儿童基础教育的变迁”的校本课程,本课构建了“教会控制的松动:中世纪后期的教育”“经济推动下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英美发展的分水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机器轰鸣声下的教育反思”以及“‘人本主义‘教育的开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教育”五个环节,整个课堂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基础教育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正规,并逐渐转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

  

  

接下来,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就展示课的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大多数同学反映到本节课带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探究性,课题贴近学生,能够引发相关的深入思考,这都不同于传统课堂。也有同学认为应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动学生在课前自主地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也希望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最后,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总结道,儿童史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是现在史学界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希望老师们抓住机会,着眼于儿童史与历史教学、历史课堂改革的结合,打造出更多精品课程,取得新的突破,助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