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关注儿童成长 适应时代发展
——记以“儿童史”为载体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提供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使中学历史教学由“成人化”走向“儿童化”,2019年5月24日,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组织了一次“儿童史”为载体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这是围绕市级科研课题《基于儿童史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开展的第五次市级专题研究活动。本次活动有来自成都市各区100多名高、初中历史老师和教研员参加,另外,来自德阳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也专程赶来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老师们认真听讲


本次活动围绕“儿童教育成长的时代性”这一主题进行。通过学习研究近代著名神童江希张、中国近代前期的教科书,厘清近代中国时代变迁对儿童教育和成长的影响,对于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儿童教育的时代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教育情怀。此外,本次教研也对儿童史课题在龙泉驿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分享。

首先进行的是儿童史研究课,由来自成都航天中学的武建强老师和成都市龙泉二中的金利老师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

武建强老师以“江山代有神童出——历史进程中的江希张”为教学内容,围绕中国近代著名神童江希张的成长历程,精心设计了“幼年神童路” “青年家国情” “晚年科技志”三个层层递进的课堂探究环节。武老师开场即紧扣“神童”概念,通过例证点明了神童的本质——天赋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然后以情境体验的方式,沿着时间线层层推进,不断探讨时代变迁与儿童教育成长之路转变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给参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航天中学的武建强老师执教研究课


四川师大附中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金利老师以“中国近代前期教科书的时代变迁”为主题,构建了“洋务运动时期——‘生变’” “甲午中日战争后——‘渐变’”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变’”的教科书演变线索。在梳理教科书时代变迁的基础上,探讨教科书的“不变”,即教科书坚持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变、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守家的传统观念不变,体现出近代教科书的“创新”与“守正”。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分析的教育要解决的三大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问题。

龙泉二中的金利老师执教研究课


随后,来自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的陈连蜀老师围绕“儿童史”课题在龙泉驿区的研究情况向与会教师进行了交流。陈老师围绕课题研究材料收集工作的困难到豁然开朗、主题确立过程的迷茫到明朗、研究过程对教学和个人成长的启发、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意义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引起了参会老师的共鸣,也启发了其他参与“儿童史”课题研究的老师。

经开区实验中学的陈连蜀老师做课题研究交流发言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学生评课与专家评课相结合。本次研究课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每堂研究课之后,由龙泉驿区高中历史教研员曾清浩老师围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获得与教学建议与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话交流,引领学生总结课堂中的收获,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在这两堂课中的其他需求,通过“以生评教”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龙泉驿区高中历史教研员曾清浩老师与学生进行课后对话交流


最后,由来自成都市华阳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王本书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点评。王老师首先就“儿童史”教学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课体会,使“儿童史”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动收获了新的启发。然后王老师就两堂主题研究课进行了独到、精辟的点评,从材料选取与设置、探究设计与实施、素养立意与体现,直至学案设计、课堂控制等诸多方面都给出了精当的建议,使两位上课老师及众多参会老师收益颇深。

华阳中学的王本书老师与武建强老师对话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感受到了儿童史史料引入高中历史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在不同的教学立意下可以焕发出不同的魅力从而,激发了更多的老师参加“儿童史”课题研究的热情,同时也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