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我市“国信”实验区建设暨初中数学“分享-创生”成果展示会顺利召开

2021年4月19日下午,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初中数学阶段成果展示会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来自成都市23个区(市)县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约5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学教研员黄祥勇老师、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张玉华老师、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潘大志院长、黎仁国老师、高明老师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大家欢聚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共赴区域课改成果的“饕餮盛宴”。

分享学习型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对促进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分享学习型课堂重点关注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会表达、会评讲”的“四会”素养的培育。

践行“分享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场,在王钰琪和曾志跃两位老师执教的数学展示课上,老师转变为导师,学生变身“小老师”,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时间、机会,人人敢讲、会讲、善讲,生生敢评、会评、善评,共学组、互助组全程协作,让学习充满乐趣。为了让参会老师更清晰地了解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是如何落实“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教师代表张蜀晋、马媛婷、冯丹进行了专题发言,详细阐述了数学分享学习型课堂中的“四会”培养的具体做法。

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比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听懂、做对,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多。而分享学习型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学生不仅听懂,而且做对,还要讲清,到能够活用。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非常高,思维的形成是一个自主的事情,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才能真正成长。

张玉华老师在点评时谈到,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两堂展示课相辅相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新城分校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使学习方式从“被动听取”转变为了“讲解评价”,学习关系从“误解”扭转为了“尊重”,学习效益从“复制”转换为了“创生”,学习意义从“分数”转化为了“发展”,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黄祥勇老师充分肯定了分享学习课堂给学生的快乐、带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他说,“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都不如给学生授之以渔场。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课堂给学生创设了各种情境,准备好必要的条件,多次给学生提供“捕鱼”的机会,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舞台,在规范、科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进一步推进我市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教学成果研讨,这有利于提高我市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全市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