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杜玉波:教育财务工作首要任务是巩固好4%成果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9月13日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暨“教育经费管理年”现场推进会9月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玉波强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把实现4%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优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全国教育财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落实4%目标、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为核心任务,扎实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如期实现了4%目标,保障水平到达了新的起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实现4%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新增经费突出公平和质量两大重点,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面覆盖,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三是强调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实施日见成效,保障能力实现新的跨越。四是坚持制度先行,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财务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教育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杜玉波指出,当前和今后几年教育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巩固好4%成果。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坚持存量部分优化结构、增量部分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事业发展、群众需求和薄弱环节,保基本、促公平,育人才、提质量,重改革、建机制,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新增教育经费更多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

  杜玉波要求,各级教育财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要求,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和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的保障水平和教育经费的管理水平。一是要讲政治。要想明白钱为谁花的问题,坚持为民理财;想明白钱怎么花的问题,坚持依法理财;想明白怎样把钱花好的问题,坚持平安理财。二是要讲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责任要明确,政府和学校的定位要准确,财政投入主渠道和社会投入辅助渠道都要发挥作用,坚持“两条腿走路”。三是要强监管。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大力促进公开透明。四是要讲绩效。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一步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合格的财会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地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教育财务人员的管理。六是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会用数据说话,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科学决策,不断推动教育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会议现场观摩了昆明市嵩明县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保障和引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讨论研究了当前教育财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并就近期要出台的几个教育财务方面的文件,充分征求了各地意见和建议。

 

  四部门要求预防少年儿童遭性侵 女生宿舍封闭式管理

  中国新闻网2013年09月24日  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日前发布《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

  各地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组织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要运用各类媒体普及有关知识,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学生保护热线和网站。

  《意见》还规定,各地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力量对中小学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要加强对边远地区、山区学校、教学点的排查,切实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人。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性侵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

  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中小学校长作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指导学校建立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

  各地教育部门和寄宿制学校要对所有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尚未实现“封闭式”管理的要抓紧时间改善宿舍条件。女生宿舍原则上应聘用女性管理人员。未经宿管人员许可,所有男性,包括老师和家长,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舍。宿舍管理人员发现有可疑人员在女生宿舍周围游荡,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学生临时有事离校回家必须向学校请假并电话告知家长,经宿舍管理人员同意并登记后方可离校。做好学生夜间点名工作,发现有无故夜不归宿者要及时报告。

 

  中国30万所中小学年底前将全部配备责任督学

  中国广播网 2013年09月23日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日前出台。责任督学有五项基本职责: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同时规定责任督学有权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教师师德、课业负担及学校安全卫生、校风、教风、学风等情况进行督导。

  按照规定,县级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统一规格制作标牌,标明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在校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按照一个督学负责五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中国约需要6万名责任督学。

  责任督学可通过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对学校进行督导,每月督导不得少于一次。督导结束后,要填写督导记录,将督导结果当场向学校反馈,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

 

  我国将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违法违规行为

  新华网2013年09月13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9日发出关于严厉查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

  通知强调,任何单位个人在教辅编写、出版、印刷、发行等环节不得以拿回扣、索要赞助等非法手段牟利,出版发行单位不得与有关部门、学校或老师进行地下交易和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不得伙同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材料。

  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不规范和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严厉禁止和坚决查处。对涉案金额较大、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要彻查严办,该吊销的吊销,该取缔的取缔,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还要求,今后,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活动。出版发行单位不得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代理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

 

  各地动态

  青岛:48名校长摘官帽换职级 推行校长职级制

  《中国青年报》2013年09月17日 日前,青岛首批35所局属学校48名校长将摘掉官帽,破除以往处级、副处级、科级的官衔,推行校长职级制。

  青岛市教育局今年开始取消中小学校干部的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级制,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教育干部。对学校的校长、校领导的评价中,已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

  校长选拔采用民主推荐和公开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校长职级共分4级10档,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特级校长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学校。

  在职级制下,校长的一个聘期为3年,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个聘期应交流,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聘期。校长在聘期内实行学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同时将实行校长试用期制度和校长职级工资制度,特别优秀的校长工作可突破退休年龄,高级校长离岗不得低于55周岁。

 

  新疆:三地州实现高中免费教育

  中国政府网 2013年09月18日 在新疆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从今年起,上高中实现了免费教育。是南疆三地州高中教育的一次跨越。

  在中央的支持下,从2013年9月起,在继续实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南疆三地州普通高中在校生实行免除学费,自治区财政对其中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教材费,地县两级财政承担住宿管理费。这一举措,使南疆三地州在新疆率先实现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新疆还将力争在2015年基本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

 

  福建:首次实行高职教育入学考试

  新民网2013年09月23日 从2014年起,福建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三类考试,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按招生对象划分考试科目和内容。招考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且分别面向高中生和中职生出考卷,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报考。被录取考生不得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各高校至少安排30%的招生计划用于高职招考。这是福建省积极探索本专科分类考试及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

 

  四川:已筹集32亿元用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25日 四川省第二个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省政府共筹集32.29亿元用于民族地区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现代远程教育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截至目前,四川民族地区在校生已达136.4万余人,较2010年增加5万余人。

  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对民族地区全部在园的18.9万名幼儿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减免保教费。“9+3”免费教育计划3年共招收学生27878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沈阳:全市小学年底前都将有专用书法教室

  《沈阳晚报》 2013年09月25日 09月24日,沈阳市中小学书法艺术活动推进会在铁西区兴工街第一小学召开,会议透露,年底前,全市384所小学都将有一间专用书法教室。浑南二小、一四五中学等14所学校被授予沈阳市中小学书法艺术活动示范学校。

  沈阳市教育局投资1800万元在全市修建370个书法专用教室,年底将确保全市各所小学都拥有自己的书法教室,为每个学校配置的桌椅等必备设备和用具现已全部到位。沈阳市如要开齐、开全美术书法课,需2230名教师,现在还缺700余人。沈阳市教育局表示,将加大从高校和社会招聘书法教师力度,广泛发动培训教师,强化教师的书法技能,启动覆盖全市的小学语文教师书法教学技能培训,采取视频课程、远程同步授课和书法教学等方式,让各所小学语文教师及各区县(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全部接受培训。

 

  海外传真

  日本公布文部科学白皮书

  凤凰网2013年09月12 日 日本文部省日前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文部科学白皮书。此次公布的文部科学白皮书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涵盖三个方面:第一,实施教育再生政策的努力方向;第二,构建安全、安心的教育环境;第三,打造展翅飞翔的日本体育团队。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为文教、科学技术施策整体年度报告。

  在2012年文部科学白皮书中,文部省重点阐述了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2017年)的四大基本方向和需要达成的八项成果目标。具体而言,四大方向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才、构建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活力的团体。需要达成的八项成果目标则包括“培养生存能力”“培养课题探究能力”“培养贯穿于一生的自立能力、合作能力与创造力”等。

  在“文教、科学技术施策整体年度报告”部分,文部省主要提出的具体举措,包括生涯学习社会的实现与教育政策的综合推进、强化初等和中等教育、振兴私立学校、发展以创造新知与价值为己任的高等教育等。

  为了让日本国民全面了解本国教育、科学技术、学术、体育、文化艺术开展的现状及今后国家政策的走向,文部省每年都向社会推出文部科学白皮书。

 

  传统教学方法更受英国学生青睐

  看看新闻网2013年09月12日 日前,英国学联大会指出,英国学生更喜欢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英国学联负责再教育的副主席、新学联主席竞争者的托妮·皮尔斯对外界认为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网络教学的说法,提出质疑。

  皮尔斯在大会发言中援引日前全英学联对28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他指出,学生们实际上在使用开放式教育资源时,大多持保守态度。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多使用网络,但就自己的专业课而言,他们还是更倾向于由教师带领完成。皮尔斯说,那些对网络资源不感兴趣、或不建议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师讲授的课程,反而更有效果。学生们如此强烈地希望留住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

  皮尔斯提及的这份调查是与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显示,即便现在学费高涨,但有些学生还是对在线教学和获取公共资源的方式深恶痛绝。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学生身份才能有资格获取教育资源。他们感觉,教育资源面向大众是不公平的。理解这种观点虽易,但如何疏导很难。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免费公共资源这种观念难得人心。

 

  研究与评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冯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

  优质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高级阶段,也称为“高位教育均衡”。优质均衡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基础,但它又不同于教育均衡按照学界的一般认识,教育均衡是指在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实现( 包括建立和完善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可见,教育均衡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均衡。现阶段,无论学界的理论探讨,还是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把合理配置资源视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从经费校舍到仪器设备师资学生资源等,努力实现它们的平等配额。如果我们以教育均衡的思路对待优质均衡,优质均衡就会表现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引发豪华学校的建设我们不否定资源均衡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也不否定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办学的重要性,但关键是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必然达到质优的效果,是否等同于优质教育。

  教育资源是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没有教育资源的保障,自然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都呈无限的正比关系。实践证明,办学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再增加教育资源,并不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之间有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值之下,教育资源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这一临界值已经达到,教育资源的改善只是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并不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决定性的作用,也不是学校水平或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不等于优质的教育,豪华的学校建设并不一定必然实现教育的优质。所以,我们不能以均衡发展的思路对待优质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前提是资源均衡,核心是优质。优质均衡就是在资源均衡的前提下,追求教育的优质,实现均衡和优质的统一。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所以引起极大的关注,是因为优质教育匮乏,只可以为部分人享有,这个阶段可以说教育优质,但不均衡,出现了教育不公平问题。

  新时期在教育公平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但以量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规模的扩大,通常伴随着低水平低质量的发展代价。因此,短期内在教育质量没有根本改观的情况下,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注重规模和普及的低水平低层次上的划一性发展。优质不均衡,均衡不优质,都不是义务教育发展的理想境界。优质均衡就是要破解优质不均衡和均衡不优质的不良状况,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保证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

  在优质均衡中,优质不是指向教育资源,而是指向教育质量。在这个意义上,优质教育均衡是指作为结果的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结果公平是最高层次的公平,是更为高级更为根本的公平。因为平等的教育权利均等的教育机会均衡的教育资源都是结果公平的条件,结果的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它指向教育质量,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与均衡

  二、义务教育质量均衡的构成及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作为一个生产的过程,只关注生产的结果,教育质量也因此成为教育结果优劣高低的衡量。其实,教育既是一个指向结果的生产,又是一个指向过程的服务只不过有的主体( 顾客) ,如政府用人单位、高一级学校,更关注产品的结果,而作为学校家长和学生则不只关注结果——学生发展状态,而且还关注过程——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对于生产过程而言,过程可能只是影响结果的因素,但对于教育而言,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所以,教育质量不只指向结果,它包含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就是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方面的特性满足学生要求并使学生满意的程度。

  教育质量全面性要求教育质量的衡量具有完整性,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其中教育输入的质量主要偏重于教育的软件,教育过程的质量主要有教学质量、德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结果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教育成就无疑,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国际社会通常以学业成就测评来评价教育质量,有其合理性,但教育结果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学业成就为核心的认知领域,即便是对认知领域的评价,也更为全面和详细。国际学业成就评价在学生学业成就中融入更多的学习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等元素,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出了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旨在全面科学地反映教育的质量。

  根据上述对教育质量均衡的认识,我们提出义务教育质量均衡指标框架,该框架由教育输入的质量、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育结果的质量三大板块构成。每个板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二级三级,乃至四级指标。

  (一)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

  教育输入既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初始因素,也是教育质量的体现。不同于资源均衡的经费设备、设施资源的教育输入,质量均衡强调内涵发展,因此,其教育输入因素有别于资源均衡,是一种教育的软件,构成教育的软实力,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愿景与规划、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学校的文化与传统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等。每所学校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与规划办学目标,打造学校的特色,引导和营造学校文化。这些因素是每所学校独特性的体现,要求每所学校必须具有,但不能进行量化比较。师资队伍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师资结构(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愿、教育幸福指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继续教育与培训、校本研修、学术交流)等,这些方面可以通过量化与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也可以进行学校间区域间的常模比较,其差距的大小,反映教育发展的均衡度。学生来源包括学生发展水平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都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非义务教育的各级选拔性教育中都必须加以考虑,但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教育,不论生源质量如何,都必须给予同等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输入质量不考虑学生的来源。

  (二)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

  对于教育质量的强调要求关注教育过程指标,因为没有教育过程的优化与深度改革,就不会有教育的内涵发展,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过程不仅是获得高质量结果的需要,本身也是服务过程质量的体现。教育过程的质量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德育工作、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课程与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全了所有课程)、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是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否开设反映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否开发了课程资源)、教学常规的运行(是否有建立了常规教学制度,备课、上课、课程辅导与作业批改情况如何)、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教学改革等。德育工作包括德育环境与德育资源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的学科渗透、德育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行为指导等。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但这里重点关注教学质量管理。国际ISO9000是质量管理的成功范型,虽然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而言的,但也有在学校运用的尝试和成功案例,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可以借鉴其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的管理原则,利用其P. D. C. A的管理环( 戴明环) ,按照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 行动) 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跟踪改进教育质量。教育过程质量的衡定,以定性评价为主,重在提出标准和要求,督促在过程中执行,最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标。

  (三)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

  教育结果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从横向来看,教育质量有个适性结果、内适性结果和外适性结果。个适性结果反映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状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国家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学业成绩、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身体素质、道德人格、核心能力、审美表现、个性特长)。内适性结果反映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状态,包括入学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完成率、辍学率、巩固率。外适性结果反映教育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包括社会认可度、家长满意度、学校声誉与荣誉、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对毕业生的评价。

  在三种教育结果质量中,最核心的是个适性结果的质量。因为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个适性结果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整体发展状况的判断和描述。它可以通过测试对不同学校、区域之间的学生进行比较。许多国家都以处于能力发展关键阶段(如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以核心学科(阅读和数学)为重点监测内容,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国际社会也通常以PISA和TIMSS的成绩评价和比较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实践证明,学业成就测试是监测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我国学者担心,学业成绩的测量及其比较会强化应试教育倾向。我认为,只要制订全面科学的测验标准,完全可以避免应试教育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吸收西方学者对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成果,使学业成绩测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状态。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期

 

  专家观点:“减负”,还要面对几重关口

  “减负”到底该不该减?又该如何减才能有效?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

  “我担心它比较难实现”

  “这十条规定我认为都是有道理、有根据、有必要的。但是我担心它比较难实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规定和孩子父母的高期望、和‘全民焦虑’的惯性是相对立的。出台‘减负十条’,表明教育部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下了很大的决心。但‘减负’是一场牵动社会神经的改革,没有一系列配套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孙云晓说,“比方说,现在有了这十条规定,如果学校不照办,教育主管部门该怎么办?如果学校留作业、违规补课,校长是不是可以被免职?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很多中小学校与教育部对着干。他们采取硬顶或者软顶的方式,继续考试、继续布置作业。而这样的消极抵制可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因为很多地方把升学率当作核心目标和评价方式。地方政府考核评价教育局长、学校校长的时候,就看你的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局长和校长就有被拿下的危险。另外,如果教育部能排除阻力,真正让中小学生‘减负’,还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学校内部负担减轻了,同时却极大地刺激了社会上的补习班。就像日本、韩国走过的道路那样——学校办素质教育,社会办应试教育。”

  因此孙云晓认为,“减负十条”的执行到位,还需要看这些规定能否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现在的措施都是在教育部内部、在督导范围内,这些还很不够。他认为,“减负”不是教育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家长也是“减负十条”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减负’以后,可能会有这么个问题:不布置作业,孩子很开心,家长却慌了神儿。孩子如果没作业,那该干什么?怎么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谁来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这也给家长们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这需要我们给家长更多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妥善安排孩子‘减负’之后的时间。”

 

  如何才能让家长放心

  孙云晓认为,“减负”的最终目的,是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解放孩子。因此,“减负”不是单纯的“减法”,“减负”的目的之一是给孩子们补上之前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缺失的“功课”,这就是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孙云晓说,他在进行“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及其社会适应的关系”课题研究时发现,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养成自我管理习惯最重要的奠基时期。但是,课题搜集的数据显示,52.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等其他方面可以暂时放一放。60%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可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因此,当孩子要外出参加活动的时候,近一半(48.5%)的家长几乎包办了孩子应该担负的任务,为孩子准备好一切,仅有17.6%的家长让孩子自己准备相关事宜。因此,孙云晓认为:“如果不在‘减负十条’实施的同时抓紧改变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差的习惯,不留或减少书面作业之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可能会产生较长时间的混乱。相反,如果小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自觉学习的习惯、热爱学习的习惯能够培养起来,家长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放下心来,才会使‘减负十条’有效执行。”

  要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不仅要教授给孩子相关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家长施以帮助,“孩子越小,受家庭的影响越大。我们要给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教育。全国现在有45万所家长学校,大多是中小学办的,应该借助这个平台发挥作用。还有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也要给父母引导、帮助。我们的父母要改变观念。什么叫孩子的智力发展?智力发展绝不仅仅是盯着课本,一定要看到孩子智能的差异、一定要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面,进而因势利导,培养出孩子真正的兴趣”。

  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09月17日

 

  日本:“三板斧”化解家庭作业之困

  (罗朝猛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日本小学布置有家庭作业,其作业量伴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日本教育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调查显示,97.8%的日本小学教师每天都布置作业。其中,低学段学生完成作业每门课平均耗时28.1分钟,中学段每门课平均耗时27.4分钟,高学段每门课平均耗时43.3分钟。

 

  “放学后儿童俱乐部”:完成作业的驿站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大量放学后的日本儿童零时托管在“放学后儿童俱乐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的调查,全日本拥有2万个类似“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的托管机构,被托管的儿童达83万人,主要是1至3年级小学生。

  “放学后儿童俱乐部”活动的场地以学校空闲教室为主。按照相关规定,“放学后儿童俱乐部”要承担7项职责,其中任务之一就是维持学生自主完成家庭作业、自习等活动的秩序,同时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放学后儿童俱乐部”任职的指导教师,日本法律对其资质有明确的规定,要完全胜任对留守学生作业的指导与功课辅导。

 

  “家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后花园”

  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4月所实施的全日本学力、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中小学生学力呈上升趋势的要因之一就是“家庭学习”给力。日本“在家听课、预习”的小学生占41.3%,而恢复全日本学力调查的2007年同比为33.1%,“在家复习功课”的小学生增加了10个百分点。

 

  “自由研究”:作业内容变革的推手

  日本小学寒暑假也有家庭作业,但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与实践性。日本小学馆今年4至5月所做的调查表明,95%的日本小学生布置有暑假作业,46%的家长认为小学生暑假作业偏少。调查还表明,近半数的日本小学除了给学生布置传统的写日记、写观察文章的作业外,还有受学生青睐的开放式作业,而且87%的学生还参与其他活动,诸如免费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

  在日本小学,还布置“自由研究”暑假作业。放假期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选择做小课题研究,例如有关城市垃圾分类与回收;有的选择到大学或科研机构做科学实验;有的选择开展社会调查;有的选择小发明、微创造等。

  虽然日本在化解小学生家庭作业困境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不容乐观的是,在从宽松教育向培养扎实学力转向的过程中,日本小学生家庭作业与10年前比较有增加的趋势,其根源之一就是受2011年开始实施的新小学指导学习要领的影响。按照要求,教科书增加了25%的页码。

  当然,除了夯实学生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需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与表现力,为此,需要增加课时与学习容量,所以日本教师的作业布置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0日

 

  美国:家庭作业政策不会一刀切

  (陈智勇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北京代表处)

  日前,美国一位4岁的幼儿给911打电话请求帮助做数学家庭作业的录音出现在美国网站上,并一度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喧嚣。然而,研究表明,50年来,除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作业量在很低水平上有所增加外,美国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没有太多变化。

  在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的政策各不相同,有的坚持和强化家庭作业,有的限制甚至取消家庭作业。具体朝哪个方向运行,就看学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协调和平衡的结果了。

  尤其是在美国快走出金融危机、国民的危机感降低之后,但是在推进共同核心标准和标准化考试的今天,有相当多的学校在坚持布置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这当然是学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各方协调和平衡的结果。

  在美国,永远也不会有家庭作业量和时间的一刀切,就是风向变了,另一端也会有不少学校在坚持自己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竞争很强的学校以及更多招收自贫困和移民家庭孩子的特许学校而言,家庭作业不会变成一个“零”。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0日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