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袁贵仁:教育部门要全力打好职能转变这场硬仗

  《中国教育报》2013年06月18日  6月17日,教育部党组邀请中央编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司长郭沛为机关干部做转变政府职能专题报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强调,教育部门要把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学习好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以赴打好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这场硬仗,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袁贵仁指出,职能转变是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政府的明确要求,是教育系统改进作风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立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充分认识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思路、统一目标,动真格、出实招、见实效,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教育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推进改革的决心。

  袁贵仁强调,这次报告会既是一次集体学习,也是对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要按照部党组对机关职能转变工作的部署要求,抓紧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一是抓紧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梳理教育部行政审批事项,逐项研究,明确提出职能取消、职能下放的事项,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科学管理。二是坚决落实简政放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进一步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凡是地方和学校能够自主管理和决策的事项,尽可能交由地方和学校负责,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干预。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政事分开。理顺机关和直属单位职责关系,形成互相补台、互相配合而又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四是大力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教育规章、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加强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通过制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等多种手段,有效引导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袁贵仁强调,要全面把握职能转变工作的基本要求。各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加强科学论证、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广泛听取专家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要严肃纪律要求,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相互扯皮、推诿拖沓、明放暗不放。要把各司局职能转变情况纳入行风评价和年度考核主要内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郭沛在报告中阐述了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重大意义和内在要求,解读了改革精神和有关工作考虑,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教育部转变职能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报告全面透彻、具体务实,对做好职能转变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绿色评价"改革

  《人民日报》2013年06月19日 6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希望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绿色GDP”时代。

  “绿色评价”的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二是注重考察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不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三是注重促进学校质量内控机制,不再过于依赖外部评价。

  《意见》初步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框架,但还需按照中小学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研究细化。在评价标准中,有些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中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等,但有的只是原则性要求,还缺乏具体标准,如学生品德发展等。而对一些抽象指标,如理想信念、求知欲等,还需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

 

  我国将建立学生营养餐月报通报和专项通报制度

  先锋教育网2013年06月20日 全国学生营养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省从7月起对所辖市、县建立月通报和专项通报制度,并实现“全覆盖”。

  通知明确,各省份要按月通报所辖各市、县工作总体进展、资金安排及使用、学校食堂建设和供餐、实名制学籍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报送、实名举报及处置等工作情况。对于社会影响较大、公众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要在及时、稳妥处置后在全省范围内印发专门通报,详细说明事件的发生、核查以及处置情况,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通知要求,通报要做到层层细化,省要通报到市、县,县要通报到学校,实现“全覆盖”。通报信息经审核后要上当地政府工作网站,必要时向全社会发布。

 

  三部门联合发文:中职校免学费资金缺口财政补

  安康教育网2013年06月21日 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免学费政策顺利实施,该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后,为弥补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财政核拨的补助资金。

  办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统一按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测算标准和一定比例与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分担比例为:西部地区,不分生源,分担比例为8∶2;中部地区,生源地为西部地区的,分担比例为8∶2,生源地为其他地区的,分担比例为6∶4;东部地区,生源地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分担比例分别为8∶2和6∶4,生源地为东部地区的,分担比例分省确定。

  同时,三部门还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规定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

 

  关注大学生就业:就业观、教育观、用人观都该转了

  《光明日报》2013年06月14日 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这份基于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等三方面回应了公众关切。

 

  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

  报告表明,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但周凌波同时介绍,就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言,2012届大学生的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

 

  法学、英语等专业三年连亮红牌

  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被视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专家指出,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低。“同时,因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采矿等专业继续被颁“绿牌”,被专家认为是“需求增长型专业”。

 

  31%大学生“学非所用”

  报告显示,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高职高专为62%,比2011届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

  在2012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7%),其次是工学(76%),最低的为农学和法学(均为53%)。而高职高专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86%),其次是土建大类(80%),最低的为轻纺食品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均为52%)。

  对于2012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报告显示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在加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性的同时,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仍是关键。

 

  “体制内”单位仍最受青睐

  报告对2012届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体制内”单位仍最受毕业生欢迎,而吸纳“45%本科毕业生和61%高职高专毕业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战场”的民企和中小用人单位却成为不少人“退而求之”的选择。

  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50%。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4%;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5%。

 

  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高于本科

  报告同时表明,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比2011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0.5个百分点。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是2.9%,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1.2%。

 

  国内第一所家长教育学院诞生

  新华网2013年06月17日 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家长教育政策研究、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和家长课程普及推广的家长教育学院——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家长教育学院近日在京成立。

  据悉,家长教育学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启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三宽”(宽厚、宽容、宽松)家长教育工程,从家长教育入手,帮助地方政府创建家长教育先进城市;与学校、社区合作,通过培训老师,使家校合作、家校互动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培训家长,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建立全新的家庭教育体系,进而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6月23日 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并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未来学前教育家论坛。

  建立学前专题研究中心的目的,是研究、探索和实践、解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此前,中国教育学会已经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分别建立了多个专题研究中心,加强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学前专题研究中心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国开展工作。

 

  各地动态

  浙江:将破除教师“终身制” 严重失德或撤销资格

  《中国青年报》2013年06月24 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今日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已明确实施教师资格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制度。现有不适合从教的在岗教师,将被多形式调整转岗;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浙江明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定期组织学校集中开展师德评议活动,同时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青岛: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式启动 中小学校长摘"官帽"

  中国广播网2013年06月23日 青岛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式启动,众多中小学校长们的"官帽子"将被摘掉,退出行政序列,划分出不同的职级。具体改革方案将于近期公布。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今年1月份公布的工作计划,青岛将在今年实行校长职级制试点,健全校长的选聘、任期交流、待遇保障等配套的管理制度。这个改革会首先从青岛市教育局的局属学校开始。青岛计划在区(市)试点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全市校长职级制和校长合理的流动的机制,来促进教育干部的专业化发展。

  延伸校长职级制主要特点:

  (1)在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后,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

  (2)制定校长职级工资系列,使校长的工资与其职级相对应。

  (3)制定各职级校长的任职条件。校长任职条件规定,校长任职必须要具备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基本条件是每一个参加评定职级的校长必须具备的条件,它具有同一性;具体条件是评定不同等级时校长所应该具备的相应条件,它具有导向性。

  (4)制定评审各职级校长的指标体系。考核内容包括任职年限、政治思想素质、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以校长的职务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考核的基本依据,评分标准一般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按照二级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进行考核。

  (5)规定考评聘任各职级校长的工作程序。

 

  海外传真

  新西兰:2014年将建成第一批特许学校

  《新西兰先驱导报》2013年06月14日 新西兰议会近日通过一项有关成立特许学校的立法。新西兰第一批特许学校将于2014年正式建成。

  新西兰政府将投入1900万美元到首批特许学校建设工作中。新西兰教育部副部长约翰·班克斯称,特许学校主要面向政府优先关注群体的学生,包括新西兰的毛利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新西兰教育部已经收到来自不同组织机构的特许学校建设建议35份。申请组织机构需接受专门的授权董事会的面试,授权董事会的审核意见对教育部选择建立特许学校的组织机构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批特许学校将在关闭的公立学校原址上建立,还有一部分特许学校将由私立学校转换而成。相比现有的新西兰学校,特许学校没有必须雇佣注册教师或者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它不受政府资讯法的限制,办学拥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自主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行《教育概览2013》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6月21日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撰的《教育概览2013》将于6月25日发行。《教育概览》是对世界各国教育状况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所得出的一个国际性的概述。今年的报告包含了以下新指标:受教育水平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有关经济危机的数据表明教育仍是抵抗失业的最好保护;失业率与收入溢出之间的关系等。

  《教育概览》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比了解本国教育体系的表现,以改进相关政策。这份报告还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的公共投入与民间投入;2)各国的社会与经济收益;3)学费;4)基于第三级教育完成率分析所得出的教育结果;5)受教育程度与肥胖、抽烟之间的关系;6)班级规模、教师工资以及教学时间。

  《教育概览2013》分析了34个成员国以及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以及南非等8国的教育体系状况。

 

  社区学院:美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英雄”

  凤凰网2013年06月21日 美国最近官方资料显示,美国有1884所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社区学院为美国培养了大量中、初级技术人员,在推动美国工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他们又在为美国绿色经济发展做贡献。

  社区学院又叫“两年制学院”或者“平民的学院”。此类学校是社区兴办、学制两年,

  目前,凡持有美国高中毕业文凭和具有同等学历者均可入读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学生多种多样,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多数学生为全日制,但也有少数学生为在职人员,只能在部分时间段上学。

  社区学院既是技术学院,也是初级学院,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也可以继续升学。社区学院可以是公共管理,也可以独立自主管理。学院的兴办首先要经当地认可,确定专业、招生及其他有关亊宜,其最高授位资格为副学士学位,也授予各种培训证书。社区学院多为综合性学院,其教学科目包括专业教育、升学教育和成人再教育等。

  社区学院的专业与民众的生活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而且其收费较低。公立社区学院一年的学杂费仅为公立4年制学院或大学的一半,低于私立4年制学院或大学的15%。学费标准以本州生最低,外州生交学费多为本州生的两倍。这种收费办法利于推动学生毕业后从事本州和家乡的建设,避免人才和人口过分臃肿地集中于某些地方和大城市。

  作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亊业机构,社区学院与当地的企业和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同时,社区学院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升学教育、成人再教育和短期培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此外,社区学院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选择给予支持,教职员工对学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都热情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追寻自己的目标,释放聪明才智,开拓新的学习领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社区学院教职员工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当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时,他们担负起为绿色经济培训技术人员的任务。一些在绿色经济研究和人员培训方面起步较早的学院已成为奥巴马革新战略的核心资源,而且这些学院在未来10年将拥有120亿美元的拨款。奥巴马称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系统中未被颂扬的英雄”,对美国在“21世纪全球竞争中领导工业增长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它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绿色经济做贡献:

  为绿色经济培养技师。美国墨西哥州马萨兰迪斯社区学院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合作,为美国西部培养风力经济师,而美国麻萨诸塞州鳕鱼角社区学院10年前便开始风能利用的研究,在校园管理中把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使该学院成为全州清洁能源利用与教学结合的典范。此外,该学院数百名学生经过培训后获得了海岸管理、太阳能利用、废水处理和废弃土地(被遗弃的军亊基地)恢复等方面的学位。

  为绿色经济培养技工。美国俄勒岡州雷恩社区学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为工人提供可持续利用能源教育,使他们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号召改建75%的联邦建筑和200万户以上的住房。这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雷恩社区学院院长马丽·斯派尔德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社区学院招收一年制技工班进行培养;二是对有关在岗人员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懂得其工作如何影响环境。

  建立世界级风能涡轮机培训中心。美国密西根州卡拉马祖谷社区学院于2009年开始进行风能涡轮机的研究。然而,欧洲发展更早,其于2000年便创建了欧洲可更新能源教育中心,并成为风能涡轮机技术培训的领导者。为了取得欧洲可更新能源教育中心的证书,卡拉马祖谷社区学院派了一名教师去德国接受培训,从丹麦买了一台300千瓦的风能涡轮机,并引进项目,以推动美国风能涡轮机技术的培训。美国能源部计划到2030年前达到20%的能源为可更新能源,这就要求每年增加1500个技术人员,而培训任务也自然由社区学院承担。为了加速培养,美国需首先建立一个风能涡轮机培训中心以为其他社区学院培养师资。鉴于卡拉马祖谷社区学院开展此项研究较早,美国能源部建议将培训中心建在该学院。

 

  研究与评论

  国外义务教育均衡程度测评的趋势与实例

  李丽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高级教师、《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趋势,并以当前几种教育测评的典型研究与实践为例,对开展义务教育均衡程度测评的对象、指标、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结果处理等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程度测评;政策趋势;教育质量;教育公平

  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研究发现:一般而言,基础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要高于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贫穷地区较之富裕地区,前者的教育社会收益率更高。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必须明确义务教育发展方式是否均衡,在此基础上才能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水平。

  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哪些政策趋势,如何开展义务教育均衡程度的测评研究和实践,本研究试图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当前国外相关政策和研究进行梳理。

  一、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趋势

  义务教育应如何发展。怎样的政策才能使其更加公平和均衡,这个命题似乎是一个长盛不衰、不断深化的话题。文献显示,西方教育公平研究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直到1966年,随着美国学者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平等性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才掀起了一场对教育公平研究的热潮。人们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内涵和途径,以及教育均衡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今天,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学者们认为,各国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而卓越应该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和追求。当前相关政策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日益突出

  二十多年来,国际社会对教育普及和发展十分重视,并逐步在均衡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自设立以来,它从全球维度思考人类教育的共同使命,被看作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重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会议上,各国政府形成初步共识——“为了所有人的教育”,重点在实现教育入学机会的提高。第二阶段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群体间教育差异。 2000年,国际组织推出的《达喀尔行动纲领》,各国政府统筹考虑并承诺,到2015年前要实现涉及学前教育、免费初等义务教育、成人学习、扫盲、消除性别差异、提高质量等领域的六项目标。第三阶段是在不同层次的差异性发展。根据形势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时研究和调整,提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理念。其中“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的目标,是针对公共教育供给公平程度而言,其深层目的则在于抢占国际范围人才竞争的先机和制高点,属于发达国家最具前瞻性的战略思路之一。以上三个阶段,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达成度上是有差异的,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导向,已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强调机会平等朝着向质量提升和各国差异化发展转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责任不断凸显

  各国的教育政策,特别是在国家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义务教育阶段,也印证了国际社会的总体趋势。在学校建设改造方面,各国纷纷制定建设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日本、韩国很早就开始推行“平准化教育”,撤销一批名校,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基本达到教育投入均衡。近年来,西方国家不仅重视教育投入的均衡,对义务教育后学生素养和学业成绩等结果方面,予以更大的关注,如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2年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这一政策延续至今,对美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显著表现就是,各州开始实行绩效评价,加强宏观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2008年3月,为了完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实施《差异化绩效责任试点计划》,建立差异化绩效责任制,对落后学校、学区进行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干预和介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绩效状况,促进学区之间、学校之间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欧洲也提出了学生学习的关键素养,法国教育当局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如此种种,我们或许可以推导出这样一种基本事实,即发达国家的这些教育改革政策,在于把基于证据的教育质量监测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途径之一,反映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责任加强的趋势。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

  我国有不少学者运用文献梳理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总结分析。如中国学者张力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主体的不同,将西方国家学校均衡发展归为两种——福利化公立学校均衡发展模式和公立学校均衡发展的兼顾选择需求模式,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这种模式的研究之外,学者对如何更加直观地测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表现出极大兴趣。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学者利用社会指标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评价和监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如何定义、测量、评估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及经合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都从事教育指标的开发、设计工作,期望能够建立一种提升教育体系质量的机制。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利用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等经济学指标来测量教育不均衡状况,代表性研究是2000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20世纪末起,经合组织开始进行“国际教育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和实践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升学率、教育经费投入等指标的均衡程度,以此来反映教育机会的公平。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学校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和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取得的学业水平等内涵发展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学业测评项目、美国的教育进展评估、欧盟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等大型的研究项目,更侧重于对教育服务和教育质量的测评。这些研究为监测教育事业发展的均衡状况、确认教育不公的原因、指出未来发展方向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学者认为,没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就不能科学、准确地评价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发展,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总体而言,教育均衡和公平问题是当今世界教育政策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在以往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有关研究逐渐开始运用定量的方法。与此同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逐渐从测量教育机会公平,转向测量教育结果,以及分析教育结果与教育背景、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评研究及其应用

  20世纪下半叶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时,常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这一指标,在研究教育财政经费配置的公平性时,常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极值比、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统计指标。西方不少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做过不少研究。有的从学校财政角度对机会/过程、资源和结果三个维度加以测评;有的从成年人口的社会与经济背景、财政教学资源、教育与培训机会、学校与学习环境、毕业率、学生学习产出结果与成人识字率等加以测评;有的从影响教育公平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教育过程、教育内部和外部影响多维度多层次地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公平的测度指标体系。

  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将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要素归类,并提出测评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应该看到,教育均衡必须在发展中实现,是一个实践问题,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政策,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以下将选择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例,加以比较和分析。

  (一)教育基尼系数

  自1970年开始,西方的经济学者和教育政策分析者开始采用基尼系数测量教育财政、质量、招生和水平;Maas&Oriel(1982)利用入学率对16个东非国家进行了教育基尼系数评估。Ter Weele(1975)用教育经费指标对东非几个国家进行教育基尼系数评估。Rosthal(1978)用四个教育分配指标对美国教育进行评估,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基尼系数。Sheret(1988)对巴布亚西几内亚招生的基尼系数进行预测。Vinod Thomas (2000)根据受教育年限对印度、韩国、中国等11个国家进行了教育基尼系数评估。

  基尼系数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研究数据易得,在收入不均衡等研究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它与其他研究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强。现有研究往往利用基尼系数测评教育机会和结果的均衡或不均衡程度。主要的指标包括与教育投入有关的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百分比、生均教育经费,以及与结果有关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一级教育的升学率等。

  运用基尼系数可以做大范围跨国比较,如世界100多个国家受教育程度的比较或是OECD几个国家之间的比较;可以做跨省市比较,如Tsang (1994,1996)比较了1989年某国省级各级教育开支的差异;可以做不同发展程度区域比较,如沿海与内陆的比较,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院的学者 Qian和Smith(2007)研究了中国11个沿海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广西)与其他19个内陆省市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初中升高中入学率;还可以做农村与城市的比较,亚洲开发银行(2002)和Hannum(1999)比较了全国层面的基础教育城乡差异。

  (二)欧盟教育质量测评

  欧盟的学校教育质量测评,制定了四个领域共十六项指标。(1)教育成就领域,有七项指标,即数学、阅读、科学、学会学习、公民的发展、外语的学习以及信息技术ICT;(2)毕业和衔接领域,含有关政策制定的三个指标,分别是中小学校辍学率、高中教育完成率、高等教育就学率;(3)学校教育监督领域,有学校教育的评价和导向、家长的参与两个指标:(4)资源结构领域,有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学前教育的入学率、使用每台电脑的学生数、生均教育经费四个指标。欧盟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做出基本的评价。

  欧盟学校教育质量指标所采用的数据,基本上是现有的、比较成熟、被公认为有效的数据,如国际教育协会(IEA)的TIMSS\SITES、经合组织的 PISA、欧洲统计局的各项调查等。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开展专项调查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三)美国教育进展评估

  NEAP是目前美国国内惟一连续的、长期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体系,又称为国家教育报告卡(The Nation’s Report Card)。

  NAEP的评价类型按层级分为全国评价、州评价和区域评价;按时间分为长期趋势评价和短期评价;按特性分为普通评价和特殊评价。不同评价在目的、方法、题目和对象上有所不同。无论何种评价,都是通过抽测型考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国评价和州评价至少每隔两年对四年级和八年级阅读、数学进行测试。长期趋势评价则继续对9、13、17岁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进行测试。

  NEAP的成绩结果以两种方式进行报告,一是等级分数,其中阅读、数学、历史、地理为0-500分,科学、写作为0-300分;另一种报告是将成绩水平分为基本、熟练和高级三个等级。与此同时,为保证适度学生个体的进步速度,测验结果还要按照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种族、残疾状况与英语能力水平(即移民问题)等分类指标,分别进行报告。

  (四)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

  国际学生测评项目为改进教育政策提供事实和数据。通过PISA测评考试和问卷调查,研究者可将学生的成绩数据和学生个人特征、学校内外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联系起来,发现不同教育体系间、不同学校间和不同社会经济背景间的成绩差异,确定一些既有效率又较公平的学校和教育体系的特点,并从研究这些学校和教育体系中,发现政策的作用。

  PISA研究对政策方向的引导,主要体现效能(竞争力)导向、终身学习导向、社会公平导向和成本效益导向方面。PISA主要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是否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达到同样的能力水平来反映教育公平。“PISA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PISA Index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ESCS)作为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①父母亲的最高教育程度(选择其中教育程度更高者)、②父母亲的最高职业地位(选择其中职业地位更高者)、③家庭拥有物(一般用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特定物件拥有来间接地测量家庭的财富状况)。PISA研究学校成绩与ESCS指数之间的关系,重在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是否能有平等的机会上好学校,同时还能看出在影响学校成绩的原因之中,生源背景差异所占的比重。

  PISA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寻找不同层面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2006年PISA从参与国或经济体的整个教育系统、学校、学生个体三个层面,分别分析PISA经济社会文化指数对学生科学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

  PISA的公平取向维度的测评结果,不仅表明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等身份的不平等导致了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更重要的是其政策价值——警示和提醒各国政府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弥合这种校间差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对国外研究的思考与借鉴

  (一)已有研究的特点分析

  以上介绍的几种研究和实践各有侧重,我们试从测评对象、指标、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结果处理这五个要素,对它们进行横向比较。

  1、测评对象

  采用基尼系数等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其对象主要是学校、区县,甚至是一个国家和跨国的比较;PISA和NAEP等学业测评的研究对象是在校学生;欧盟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是各国教育发展。

  2、测评指标

  指标方面,欧盟教育质量测评涵盖四个领域 16项指标,既有数学、阅读等学科教育质量指标,也有高中教育完成率等教育结果指标,还有生均经费、学前教育入学率等教育投入和机会指标,更有学校教育评价和家长参与等学校教育服务指标,是比较全面的。PISA研究项目通过考试得到 15岁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和问题解决素养方面的成绩数据,并将其与学生个人特征、学校内外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等指标联系起来加以分析。NAEP评价也是对一定年龄的美国学生进行阅读和数学测试,把学业成绩与学生的经济背景、种族和残疾状况等分类报告。基尼系数研究的指标主要是教育机会和投入。

  3、数据来源

  通过定期的考试和问卷调查,PISA、NAEP项目获取研究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一手数据,并可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分析。欧盟教育质量监测采用的数据是现有的被大家所公认的有效数据,如国际大型学生学业测评数据和欧洲统计局的各项调查等,有时根据需要也会做专项调查以获取所需数据。基尼系数研究的数据一般都是运用现有数据,其优势是数据易得,但往往因统计口径不同而增加了数据的一致性统计难度。

  4、测评方法

  大多数的测评都采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在学生学业测评研究中,一般多用平均分、标准差等绝对差异统计方法,也采用多层线性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不同层面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方法。

  5、结果处理方式

  不同测评的结果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学业水平测评的结果对学生成绩的差异状况加以考察。基尼系数以其独特的优势分析测评指标的差异程度。

  (二)研制义务教育均衡程度测评的综合指标体系

  利用教育基尼系数可以更加直接地利用入学率等教育机会和毕业率、合格率等结果指标来分析教育的分布情况,但是以往的研究无法对教育过程中的要素进行评价,研究的指标也是单一的,无法对义务教育全过程发展的分布情况加以测评;诸如学校表现评估和督导等针对教育过程的评估,可以了解包括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师资等过程性指标的成效,但是这些内容更多是质性描述,无法准确量化,因此很难测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分布;学生学习结果的监测,无疑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各国教育结果——教育质量,但是只能分析出教育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和教育服务等变量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还是无法直接检测出教育均衡程度的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研制一种综合测评方法,对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核心指标进行监测,并采用基尼系数等能测评地区间和区域内部,甚至是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程度分布的方法,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见《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4期)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