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教育部召开直属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会议

  教育部网站2013年03月19日 3月18日,教育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协常委会报告以及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告中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两会代表、委员对教育的意见建议,对深入贯彻两会精神作了全面部署——

  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不断改善民生,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教育为民心所系,是民生之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细化方案、形成制度、形成声势,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部署,集中精力抓好全年重点工作的落实。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正确方向,强化体制机制,突出热点难点。着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国民从初等教育进入中等教育、从中等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总体目标。启动立德树人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启动并实施好教育扶贫工程,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补助。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三年攻坚计划。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政策,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资助水平。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出台专门文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三是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要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好相关检查、考核、评估、验收工作;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和拓宽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

  要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教育部机关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一要积极稳妥推进放权,该放的放到位。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地方和学校办学活力。二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该管的管到位。制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方案,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经费监管、推进信息公开、加强教育督导、加强巡视工作。三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舆论氛围推进职能转变,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形成良好的教育舆论氛围。

 

  教育部连续召开三次研讨会研讨"立德树人工程"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3月23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部领导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于近日召开三次研讨会,就立德树人工程进行研讨。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总体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学校教育要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作,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共同育人的大环境。

  立德树人工程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统筹推进好学校品德、语文、历史、艺术、体育五个学科,统筹设置好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五个学段,统筹设计好课标、教材、教师、教学、考试五个环节,统筹运用好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社会力量五个资源,统筹利用好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个阵地。目前,立德树人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正在抓紧起草,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修改完善后部署实施。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

  《中国青年报》2013年03月26日 3月25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启动,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并将发送到全国中小学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广大中小学生要从小学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学习,养成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不去不安全的地方,不做不安全的事情,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

 

  教育部建设数据库 中小学生将获唯一学籍编号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01日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预计于今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系统将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对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中小学学生数据库,建成后将为教育管理和决策、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等提供帮助。

 

  各地动态

  江西赣州:将公办园确定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源知网2013年03月24日  日前,江西省赣州市将公办幼儿园机构性质定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对符合要求又愿意调入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享受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殊津贴,所需经费由县(市、区)财政负担。中小学退休教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聘为幼儿园保教人员。新进幼儿园的教师要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公开招聘。确需聘用暂时又未取得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但须在2015年9月1日前取得相应资格,否则予以解聘。

  不久前,赣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县级政府投资为全市283个乡(镇)各兴办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居)各兴办1所公办幼儿园。原则上县(市、区)城区每5万人口要兴建1所公办幼儿园。乡(镇)、村(居)新建公办幼儿园要在2013年12月31日前建成60%以上并投入使用,其余的要在2014年9月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

  赣州市按照《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分三个档次建设公办幼儿园:6个班规模的投入不少于300万元;9个班规模的投入不少于400万元;12个班规模的投入不少于500万元。鼓励利用闲置校舍按省定标准改(扩)建幼儿园,县级财政按每个班不低于10万元标准用于改(扩)建。

  赣州市政府还将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工程百件实事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吉林:建立首个“体验式”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基地

  凤凰网2013年03月26日 3月25日,在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之际,吉林省首个少年儿童安全教育体验基地正式落成,基地旨在让少年儿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知识。

  吉林省少年儿童安全教育体验基地是由吉林省教育厅、省安监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消防总队及省交警总队共同发起成立的,课程包括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四大主题,以体验式教育为核心理念,将职业体验和安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北京: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计划”正式启动

  《京华时报》2013年03月26日 3月22日上午,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计划”(第三期)正式启动。本市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将在北京9所国际学校开展脱产学习,不出国门即可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国内访学”计划是适应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需要,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升干部教师国际素养的战略项目。通过分批安排教师、干部进入国际学校进行访学,整体提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干部的国际素养。参与本期计划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将每4人一组进入1所北京市国际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脱产学习,同时,还将深入外省国际学校考察交流。

 

  福建教师晋中级须“先考再评”

  考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4月02日 福建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日前决定,从今年起,该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须“先考再评”,即先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晋升)。

  据介绍,考试采取笔试、闭卷形式进行,试卷以情境材料为载体,着重考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考试运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主要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能力;运用学科核心知识,分析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等能力。

  该省规定,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报名并打印准考证,考场设在各设区市政府所在地,市、县(区)考生应在市、县(区)所属设区市考场进行考试。福建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将对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发放考试合格通知书,有效期3年。

 

  浙江所有乡镇等级幼儿园覆盖面将达到85%以上

  中国教育报2013年04月01日 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提出,各地要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放到民生工程的重要地位,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浙江省学前教育投入107.3亿元,其中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46.95亿元。到今年底,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将建有等级中心幼儿园,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以上;从2009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奖补和民办幼儿园生均教育费补助、困难家庭入园资助以及教师培训;2012年,全省幼儿园新增事业编制教师5800多人。浙江明确,各地要加强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实行幼儿教育就近入学;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学前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整个教育经费支出5%的目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健康。

 

  江苏明确公办园机构编制标准 师生比1:16

  江苏教育新闻网2013年04月01日 江苏省日前公布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该省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按师生比1:16的比例核定,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

  由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公布的这一标准,在明确1:16比例的同时,还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当放宽师生比;在按照标准逐园核定的基础上,以县(市、区)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总量为基数,可核增5%的调节编制,主要用于农村地区、寄宿制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公办幼儿园。

  据悉,江苏的这一标准适用于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各类公办幼儿园,具体包括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园长实行专兼结合,6个班以下的配园长1名,6-9个班的可增配兼职副园长1名,10个班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可配专职副园长1名或兼职副园长2名。保育员、炊事员、保安等人员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上述人员及编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由财政核定补助。

  对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规模,江苏提出,小班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公办幼儿园一般不超过12个班,农村地区可以根据生源状况适当降低规模,规模过小的公办园要进行适当调整合并。

  江苏要求各地机构编制部门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办理事业单位设立审批手续,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保证每所公办幼儿园都有适量事业编制,并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幼儿园布局调整等情况,对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

 

  环球时讯

  国际观察:日本新增教育预算以力推教育改革

  国研网2013年03月22日 为兑现其在选举中所承诺的实现“教育再生”的目标,安倍政府对2013财年教育经费预算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用于文教事业的预算经费逾4兆5981亿日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244亿日元,增幅达7.6%。新增的重点与特别项目预算,将主要用于以下教育领域的研究与改革。

 

  加强教育改革研究 研讨实施高中学力考试

  日本政府首次在2013财年教育预算项目中新增3亿日元,专门用于新教育改革调查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综合推进调查研究项目、学校制度运用改善等调查研究与实施、小学初中一贯制教育多样化教育体制调查研究和学习达到度评价研究与实施等。

  为开展学习达到度评价研究,日本文部科学省已成立高中生学习达到度把握调查研究委员会,主要研讨如何实施高中学力考试。此种高中学力考试主要考查高中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考能力等。考试的结果将有利于指导与改善高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试的结果既可作为高校选拔新生所实施的入院处(Admission Office)入学和推荐入学的主要依据,也可作为就业考试的学力证明。

 

  力推35人小班制 大幅度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

  为达到向日本国民提供世界上最高水准的义务教育目标,日本政府提出在2013至2018年5年间实现中小学35人小班制教学的目标。为推进35人小班制建设并增加中小学教师,修订后的此项新财年教育预算经费达1兆5623亿日元,新增26亿日元。近12年来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师编制,以应对个别化教育的需要。

 

  加强道德教育 推进预防欺侮事件综合事业

  为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日本政府新增2亿日元预算,全力推进道德教育综合支援事业。具体而言,一是修订现行“心的笔记本”相关内容,将其制定成册并配发至日本小学和初中,以加强学生规范意识和社会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大力推进道德教育综合事业,遴选与派遣校外道德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指导德育工作;三是支援学校、学生家长与地域三方协作构建特色道德教育网络。

  为打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并遏制欺侮事件的大量发生,日本政府新增29亿日元,专门用于推进预防欺侮事件综合事业。为破解欺侮事件的发生呈扩大化趋势的难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将广泛利用校外专家来真正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将为9835所初中和13800所小学配备校园生活顾问,同时还将为部分中小学配备2226名社会工作者。

  为彻底防范欺侮事件,日本政府正酝酿制定《欺侮事件防止对策基本法》。

 

  加强理科与数学教育 培养创新科技人才

  为振兴日本中小学理科与数学教育,日本政府在新财年教育预算中新增15亿日元,主要用于添置与改善理科教育的设备与设施,为小学和初中配备观察实验教师助手,综合推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整体环境建设。

  为推进中小学理科与数学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中小学活用校外人才,充分利用研究生、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退休人员,延聘他们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指导中小学开展理科教育。文部科学省还要求各大学与研究机构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理科观察与实验的机会。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理科与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文部科学省表示,一方面将大力提升中小学理科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着手积极开发理科与数学教育的先进教材。

 

  启动新一轮高教改革 打好开局之年这一“仗”

  去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大学改革实行计划——再造充当社会变革的引擎的大学》一揽子改革方案。按照该大学改革方案“路线图”,日本此轮大学教育改革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是大学改革发动与相关准备时期;2013至2014年是改革实施攻坚时期;2015至2017年是改革成果检验与深化发展时期。

  日本政府在今年教育财政预算高等教育项目中增加了可观的经费,以全面促进以创造知识与价值为己任的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文部科学省推出的重点和特别重点财政需求项目主要有:扩大大学奖学金的覆盖范围;为培养全球化人才,推进大学国际化与学生海内外双向交流事业;加大国立、私立大学学费减免力度;促进国立大学改革补助金;强化大学教育研究基础;添加与购置国立大学设施设备;提高对私立大学等的补助;打造国际化的研究生院等;促进以地域再生为核心的大学形成;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与强化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增加国立大学法人运营费交付金。

  日本政府仅在国立大学法人运营费这一项就新增155亿日元,其主要用途在于,一是充实大学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以保障大学进行人才培养与开展学术研究;二是用于促进大规模的学术前沿研究;三是用于强化国立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与经营基础;四是用于进一步扩大部分研究生的学费减免。

 

  美国纽约州将在所有公立学校推行教师考核制度

  中国日报网 2013年03月26日 美国纽约州25日通过一项立法,要求所有公立学校永久性地执行教师评估制度。

  这项法律将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是美国最严格的教师评估制度之一。新法律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其中教学表现占60%,学生成绩占40%,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教师将被解聘。

  评估由校方和独立评估机构负责,要求至少有一次评估是教学现场秘密观察。评估还将参考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所有评估结果都将交教育局审核,以确保严格执行评估标准。如果教育局发现评估过程中有违规行为,有权采取纠正措施,甚至可以要求由独立的评估机构重新评估。

 

  英国公立中学“择校热”升温

  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03月20 日 据英国《电报》报道 英国的一流公立中学已被今年9月份的入学申请书淹没,每个学校都收到了上千份申请书。据称,对一流学校的需求增加源于家长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不再打算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激烈的竞争也将使许多学生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好学校指南》 的资深编辑詹妮特·沃里斯(JanetteWallis)认为,家长与学生对于一流公立学校的竞争已经达到狂热程度。如西伦敦免费学校计划招生120人,共有1178名学生提交申请,录取比例几乎达到10比1,而在威斯敏斯特的所罗门王学校,平均8.5个学生竞争一个入学名额。文法学校的竞争更加激烈,伦敦南部的萨顿文法学校共有大约1600名学生参加入学考试,录取比例达到13比1。

 

  调查与研究

  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调研:后4%时代路该咋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曾晓东 龙怡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然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需摆脱对政府行政动员机制的依赖,成功地从运动式发展走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设;摆脱对政府不断确认“优先发展战略”的依赖,从部门间协调、专家决策走向广泛的教育政策对话机制。

  3月8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在解读《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表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比例达到了4%。这一目标,是经过20年艰苦卓绝努力获得的成果,是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代表政府所作承诺的兑现,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4%”,已经成为牵动中国教育的“符号”,成为教育人魂牵梦萦的期盼与硕果。

  4%实现后,后4%时代怎么办成了社会热点。一种观点认为,4%仅是初步达到基本标准,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最终在2020年时占GDP比重达到4.5%-5.0%;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4%的目标达到后,需要考虑教育经费的使用是否恰当,需要评估经费支出的使用效率。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表现为,4%是个经验性的总量目标,今后是将重点放在总量支出的形成机制上,还是放在保障经费的使用效率上。如果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比喻为水库,那么,今后的重点是确保继续往里面灌水呢,还是要重新规划和监测沟渠的设计和水量分配呢?本文拟分析2012年各省区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分配去向,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道路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和去向

  目前,财政部网站已公布除西藏、湖北之外的29个省(区、市)和大连、厦门、青岛、深圳4个计划单列市的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作为重要的项目,都已经被详细地列出了支出的规模和去向。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仅是衡量教育投入的单一指标,还谈不上系统的公共财政支出评价。通过对全国29个省(区、市)预算执行报告中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信息的初步汇总,可得知,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审查支出是否达GDP4%的阶段,需要思考后续的支出管理问题,需要回答省、市、区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中承担的主要责任是什么?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如何与教育发展方向相匹配?如何看待地区间的差异情况?

  从各省支出表中可以看出省本级和地方政府在支出上的匹配职能:全省支出是汇总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果,省本级支出是省财政划拨地方后由省级政府作出的安排。以省为单位的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从两个渠道四个“户头”支出:全省和省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全省和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理论上讲,地方政府主要支付基础教育的运行经费,省级政府承担第三级教育和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分配的支出,以及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性支出。大多数省本级支出都放在了农村教育和农村学生生活补助上,放在发展本省高校建设上,这样的支出安排基本上符合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分配。

  从各省支出内容还可以看出省际间支出重点的高度一致性。绝大多数省(区、市)2012年的支出安排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校舍安全工程、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提高各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标准、农村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化解普九债务、高校债务上,这些支出大都匹配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的教育发展计划,为落实全国范围内的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财政保证。

  省级支出安排与国家教育发展重点的一致性还提出了教育事业规划应考虑地区差异的问题。国家在确定教育发展重点时,无论是内容还是标准都要适应大多数省(区、市)的需要,对于少数超出基本服务水平的省区,其指导意义就打折扣了。在省级层面,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的支出内容与其他省(区、市)就有所不同;在省内,省会城市与地级市在生均拨款水平上是否能够合理地差异化,保证在消弥城乡或者城市级别差异的同时,体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在物价和要素价格方面的自然差异,也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与规划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根据2012年各省(区、市)的预算执行报告,教育支出安排反映出三个基本特征,向教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提出了两个需要深入讨论的根本问题,涉及到达到GDP4%后的道路选择。

 

  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目标和标准的思考

  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管理的目标与标准问题,早在4%的目标还远未达到时,就有一些学者希望借助确定基本服务标准,实现4%或者更高的目标。这实际上是通过事权核定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支出的制度设计。然而,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不能停下来等待系统的制度设计。如今,实现了4%的目标后,关于机制问题的讨论更加富有实际意义。

 

  ⒈制度目标——财政达标还是财政充足?

  财政制度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公共教育需要多少钱政府就安排多少钱,这是财政预算的基本原理。保证按照基准化的教育服务标准提供充足的经费,是财政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但是,这些原则是以国家财政制度、政府间完善的行政制度为条件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在教育供给上,往往存在财政支出无法匹配政府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的情况。

  为了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需要通过“社会动员”和“政策优先”等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财政上的缺位。前者表现为90年代初“人民教育人民办”,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政府动员对财税汲取能力的替代;后者表现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立,减少了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成本,这是行政对预算支出管理的替代。在中国以往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行政力量通过社会动员和确定教育发展目标,成功地实现了对尚不成熟的财政制度的替代。

  然而,暂时性的替代不应该也无法成为永久性替代。在支出达到GDP4%之后,还需要回到稳定的教育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回到财政充足的原则上来,不断淡化对各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否达4%的审核。还需要不断地追问,各省应该为民众提供什么标准的教育服务,财政支出安排是否充份地保证了按照标准提供教育服务,如果无法保证,是否启动中央政府的救助机制,省级政府借债机制?或者成本节约机制?

 

  ⒉制度标准——全国统一管理还是地方自主决策?

  稳定的财政支出制度,除了管理机制外,还涉及具体支出标准的确定。在确定标准方面又有两个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央政府进行标准管制,或者政策对话基础上的地方政府自主决策。

  在公共财政的范畴内,教师工资和生均经费是两个主要的支出项目,统一支出标准与地方消费水平差异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矛盾。目前,最低1.2万的本科生生均经费标准是中央政府确定,并以各地之间“锦标赛”的方式实施;统一管理程度较低的高职、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就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教师工资标准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其中的矛盾。由于全国实行统一的专业职务制度(教师工资由专业职务等级和教龄、职务、工作负担综合确定),可以预计,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落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离差会逐渐缩小。财政保证教师工资是为了确保教师质量和教师工作热情,但是,统一标准客观上会造成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缺乏吸引力。

  在我国最发达的北上广苏浙闽粤等地区,教师工资占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教师工资的吸引力明显小于西部地区。再考虑到这些地区获得其他职业的可能性非常高,可以得出结论——发达地区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如果再考虑北京、上海、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将直辖市的中小学教职工年工资与其他计划单列市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因此,在基本制度一致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支出标准对各地的适切性?协调“标准管理”和“地方自主决策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支出管理制度设计的关键。

 

  走出“财政确保”的路径依赖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是总量估计的结果,本身并不涉及投入和支出机制。在我国GDP增长迅速的背景之下,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政策影响力,是社会对教育重视的结果,也是我国各级政府成功地使用政策协调和社会动员的结果。达到4%以后,如果持续使用行政力量替代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仅会产生机制效用衰退现象,还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对要素的不合理配置。

  虽然目前部分省教育经费支出细目并未提供,但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论不难得出——即发达地区在GDP总量很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4%目标的达成,会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而在安排经费支出预算时,由于教师工资这一最大的成本上涨受到制度约束,最现实的预算安排就是通过各种“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机构的资本投入水平。这种现象已经在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中体现,首先是校舍不断翻新,然后是教育设备投入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教师职业仍然不具备吸引力,由于男性养家的负担较重,教育行业女性从业比例不断提高。

  站在教育部门的角度,在国家公共财政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寻求行政体系对制度的替代,构建“锦标赛”式的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战略。后4%时代可能还需要继续依赖这种机制。然而,应该清晰地看到,继续依赖该路径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仅表现为“高于4%”的持续增长难以获得广泛社会共识,而且还表现为“财政确保”机制积累的要素配置扭曲会越来越严重。教师工资成本受到统一管理后,教育经费增长会导致使用不当,提高预算安排中的随意性。更严重的是,如果不引导经费投入有效转变为班额减少和农村教师岗位的有效供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方面学校各项工程获得可有可无的经费,另一方面大班额无法降下来;一方面教师总量过剩,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依然缺乏。现象背后是教育要素核算准则和教师岗位配置制度的缺失。教育部门如果不能在短期依赖“确保战略”的同时自觉打破对“确保机制”的依赖,就会在未来十年逐步丧失教育事业发展的友好社会环境。

 

  结语: 持续发展面临转型

  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成功地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壮举,其中涉及的制度创新和行政效率,为发展中国家在财政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主动退出“运动式”发展道路、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立的转型。这种转型已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过程中,在“发展”和“改革”之间的顺序协调中,在后续各类试点工作的推进中有所体现。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为继续推动转型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希望教育事业顺利摆脱对行政动员机制的依赖,从运动式发展走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设;摆脱对政府不断确认“优先发展战略”的依赖,从部门间协调、专家决策走向广泛的教育政策对话机制。

  (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03月19日)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