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剧”焦心灵 快乐成长——成都市举行第四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交流活动

2019年12月12日下午,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华区教育局承办,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川阳光教育服务咨询中心协办的“‘剧’焦心灵·快乐成长”第四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交流活动在成都市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直属直管学校的代表,以及德阳、眉山、资阳、乐山、重庆等地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成都市政府总督学、成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陈蕾成都市教育局德育与宣传处处长杨忠斌成都市教科院党委委员监测与评估所所长卿子俊,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贺晓斌,成都市教科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曹璇成都市教科院职教所教研员刘巍,以及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部长助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郭成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秋燕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四川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戴艳教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刘衍玲教授,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院院长、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主任廖全明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本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交流活动以“剧”焦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旨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优化创新育人方式,培育和谐校园文化,切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成都市“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建设。

活动由一段活泼的开场踢踏舞《花儿与少年》拉开了序幕。成都市政府总督学陈蕾、成都市教科院党委委员卿子俊所长等为成都市第四届校园心理剧获奖优秀剧目颁发了奖牌。成都市教科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曹璇主任对成都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和专业解读。接着,获得本次心理剧一等奖优秀剧目的五所学校进行了现场展演交流。

成都市行知小学的绘本心理剧《我和情绪小怪兽》聚焦孩子的情绪心理辅导,讲述了小怪兽在“果果”小仓鼠的帮助下认识了各种情绪、学会了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了应对情绪的好方法。

龙泉驿区第四小学的绘本心理剧《记忆的项链》关注当前重组家庭现象,讲述了主人公罗娜在经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之后,从困惑痛苦到新的开始,认识到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爱依然存在。

成都市实验小学绘本心理剧《不是我的错》,借鉴了现代舞台剧的表现形式,以简洁的故事情节和生活化的语言演绎了一群小学生面对身边小事相互推诿,在父母和老师帮助下学会了关爱和承担责任。

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原创心理剧《我错了》,以校园欺凌现象为创作背景,欺凌者、被欺凌者及旁观者在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中表达心声,为有效解决校园学生欺凌事件进行了正确引导,提供了新视角。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原创心理剧《天才不天生》讲述了一个持“读书无用论”且自诩为“天才”的学生的故事,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发现了家庭隐藏的秘密,重新认识到“读书有用,天才不天生”。

演出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原创心理剧《天才不天生》讲述了一个持“读书无用论”且自诩为“天才”的学生的故事,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发现了家庭隐藏的秘密,重新认识到“读书有用,天才不天生”。

2011年至今,成都市已开展了四届校园心理剧展评活动,每一届以'焦心灵”为导引,设计不同的主题。共创作出校园心理剧原创剧本335项,优秀剧目243项,优秀剧本集4本,每届推选出5项优秀剧目向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汇报演出。这些校园心理剧主题多元、内容鲜活,既有反应学生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冲突、生涯规划内容的剧目,也有贴近时代、反应社会热点的如二胎话题、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内容的剧目。学生们通过自主创、编、导、演等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他们多彩的校园生活,演绎着他们丰富的心灵世界,进而帮助他们增强心理体验和感受,实现情绪宣泄和认知领悟,促进行为改变和心灵成长。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剧也可以达到自我启发、自我调适、自我改变的效果,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积极的预防和引导作用。

校园心理剧系列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喜爱,成为成都“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的一张特色名片,也是成都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成果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