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开发地方音乐资源 传承本土文化根系
——记省级重点课题“基于文化传承的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结题鉴定会”

雨后初晴,碧空如洗。617日,四川省资助金重点课题“基于文化传承的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结题鉴定会”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曹正善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雍敦全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谭勇教授、成都市教科院卿子俊所长、胡燕督学、四川省教科院王珊老师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部分学校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为传承好四川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落地化实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意志,课题自2018年立项,开展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研究。结题鉴定会在课题负责人李萍老师的主持下有序展开。

结题汇报·呈现研究深度

首先,由课题主研之一、温江区音乐教研员马玥老师代表课题组做结题汇报。马老师分别从研究措施和活动、研究取得的成果等12个方面全面汇报了课题三年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收获与体会。在汇报中,马老师详细阐述了研究成果。在认识性成果方面,课题组进一步拓宽了资源发掘视野,从视域层面和场域层面打破了已有的认知,除了物质资源外还有人的资源,艺人、教师、学生都应在这范畴,场馆、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亦可作为资源。同时课题组还寻根溯源,找到资源融入课程的哲学依据,“地方音乐资源”可被理解为一种符号,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人类和文化的一座桥梁。课题组也进一步挖掘出四川地方音乐资源的三大开发价值。随后,马老师以图表形式呈现出课题的操作性成果:五项原则确保资源选择全面、合理;路径、方法保障资源有效、有益、科学;框架布局搭建起资源库的顶层架构;三大策略促进资源推广实施;评价体系撬动学校、教师、学生参与融入。随后,李萍老师专门就研究成果相关材料进行了说明。

最后,专家们对课题进行了悉心指导。

卿子俊:该课题紧密围绕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开展研究,强调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了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构成。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对四川地方放音乐课程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形成了适切的开发路径和策略,建立了能基本满足需求的资源库,开发思路清晰。总体而言,课题创新性明显、实践性突出、成果成熟度较高。

曹正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搭建了学科育人与五育并举的桥梁和途径,为“五育并举”提供做法上的启发。课程资源开发视域广、研究切入点准、拓展了开发研究的内涵,教学策略运用多种美育手段,文化气息浓郁。

雍敦全:该选题意义重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扎实有效,组织架构合理、管理制度完善。课题研究方法科学合理,调研针对性强,研究过程直指问题解决,研究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研究成果丰厚,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

胡燕:课题立意高,从音乐教学走向音乐教育,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自信,找到学科特有的价值实现学科育人。课题挖掘深,研究内容围绕课程开发的要素进行设计,目标关照到课程开发应关注的点位。该课题为课程开发提供了范式,且课程资源分类体现鲜明四川特色。

谭勇:课题选题格局大、定位准、重基础,以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方性区域非遗音乐文化为引擎,主动作为教育文化科学研究的前沿范式。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方法合理,调研遍及了由成都为中心点贯穿巴蜀的南方丝绸之路,获得首次开发的一手资源资料,并创造性地建设了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库。成果价值凸显,提出了富有中国教育创新性论点:四川学科篇章的“六核素养培养规划”。


传承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需要借助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这一载体,以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作为主渠道进行弘扬和推广,真正实现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保护和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意识,建立地方音乐文化自信,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心存这份母语音乐文化。“基于文化传承的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课题研究将推动“讲好中国故事的四川篇章”持续发展。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