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成都市教科院“7+1+N”实践行动之幼小衔接教育研讨活动

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全新旅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2024年6月6日,成都市教科院“7+1+N”实践行动之幼小衔接教育研讨活动在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举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德育教研员周玫、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范建成、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艺体健康所所长邓继刚、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许艳、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校长李继美、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王晓杨、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魏佳,新都区各学校分管德育领导及骨干班主任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校长致辞,温情启幕

活动伊始,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的李继美校长发表了温暖而有力的致辞。她强调,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的教育便失去了灵魂。她引用教育部关于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推进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李继美校长致辞

课例展示,聚焦衔接实践

在课例观摩环节,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袁浩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了主题为《我是小学生啦!》幼小衔接微课展示,袁老师引导小朋友们熟悉小学课前礼仪,了解课堂规则。在志愿者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度。

图2:袁浩老师进行幼小衔接课例展示

专题分享,共话衔接之道

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柳黎老师进行了主题为《萌娃入校,您准备好了吗?》模拟新生家长会展示,针对新入学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感受学校的育人文化,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为家校共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3:柳黎老师进行模拟家长会展示

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王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幸福萌芽,蝶变成长——蚕丛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德育课程》的分享,王老师从新生适应课程的整体架构、课程内容、目标及实施对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适应期进行了分享。

图4:王茜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经验交流,共话衔接智慧

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许艳老师就主题《从“新”出发——新都区入学适应德育课程》作分享,许老师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课程评价、实施保障、实施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新都区入学适应课程的实施情况。

图5:许艳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王晓杨带来了《衔接得当,青春有光——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适应性衔接课程建设初探》主题分享。王老师分享的是“小初衔接”中小学毕业季课程的分享,她从学科融合、主题研学、活动体验等方面入手,具体介绍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图6:王晓杨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务处主任魏佳,以盐道街小学为例,进行了主题为《幼小衔接:从国家课程与课堂教学入手》的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指导案例分享。作为教务工作者,魏老师从一年级教学的“适应性”训练角度,以“适愿”“适宜”“适应”“适融”为四个层次,从教师的“教”如何助力“适应”,层层递进地介绍了盐道街小学的做法,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图7: 魏佳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活动总结,展望衔接未来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周玫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幼小衔接课程应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帮助他们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她认为我们一贯的谈论适应与衔接话题,往往是德育工作在增加适应性教育工作,做的是“加法”,比较忽略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的适应辅助作用,今天的活动正好帮助我们德育工作者从德育+教学的角度去审视“适应”。周老师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幼小衔接的适应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基于德育工作者以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8:周玫老师进行活动总结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