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2月2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北京发布了《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学生总体发展状况较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优化了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了全社会整体就业水平。

  《报告》显示,中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适应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需要,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

  《报告》分为教育概况、学生发展、学生就业、社会贡献、政策举措、未来发展六个部分,介绍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中职学生的发展情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国家支持中职学生发展与就业的政策举措,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职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四大类。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中职学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2012年,农村户籍学生占到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82%,近70%来自中西部,45.7%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偏低。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失利者”,经过中职学校的培养,他们在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自信心得到增强,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文化素养得到提高,85%以上的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2007年以来近万名“技能大赛状元”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就业有优势 创业有本领

  一是5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尤其是2009年以来,每年毕业人数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二是近5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三是中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超过70%,学有所用不再是一句空话。四是抽样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起薪均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半数以上毕业生起薪高于1500元,95%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八成以上的学生享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五是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2011年,中职毕业生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占7.91%,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占39.06%,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53.03%。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最受欢迎,占中职毕业生就业人数的1/4。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呈回升态势。六是中职毕业生就业途径多样。近5年,每年都有75%以上毕业生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学生逐年增多,不仅就业有优势,而且创业有本领。七是六成以上毕业生留在本省就业,且比例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八是通过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等,提高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80%以上毕业生在学校的推荐下顺利实现就业。

 

  我国高素质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

  一是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30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生产劳动服务一线,成为我国高素质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二是奠定了“中国制造”基石。近5年,6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制造业,大大改变了原来产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和技能不足的状况。三是支撑了第三产业发展。每年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中职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0%,中职毕业生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来源。四是造就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从事农业的中职毕业生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土地产出率作出了直接贡献。五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十一五”期间,25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接受了职业教育进入城镇工作,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就业。六是为地方输送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全国2000多个县(市)平均至少建有1所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七是提高了全社会整体就业水平。在每年新增的约2000万个就业岗位中,中职毕业生占30%以上,95%以上的就业率使中职毕业生成为适龄青年中就业率最高的人群。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子女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技能改变命运,缩小了人群和区域收入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中职学生发展与就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国家重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是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完善工作体系,开设德育课程,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等,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德育制度框架。二是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就业公告制度等建立完善了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三是通过颁布实施新课程标准,深化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课程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四是通过完善资助和免学费政策,建立普惠性资助体系。五是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项目,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人才观念上,仍存在较强的“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等偏见,人才选拔上存在“轻专业能力、重社会身份”现象。二是国家层面就业制度有待完善。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薄弱,生均经费过低,基础能力建设仍存在短板,亟待补齐。

  报告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及其学生发展前景光明。一是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念将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空间,为中职学生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教育机会,支持学生多途径、可持续发展。二是人人尽展其才的观念将会推动劳动人事制度的完善,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关心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中职毕业生搭建尽展其才的广阔舞台。三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这一进程中,中职毕业生将会通过有尊严的劳动成为未来中等收入群体,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将会逐步实现。(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第10版;作者:朱振国)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