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梦想舞台——写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之际

  以“机器人革命”、“3D打印”、“智能制造”等为标志的新工业化浪潮勃兴的背后,将是对世界传统制造业的革命性颠覆,它将宣告“一个低素质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崭新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时代的来临!”

  然而,当西方发达国家怀揣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比例超过35%、中级工超过50%的殷实家底,加入这场新工业化革命浪潮之时,有着1.4亿产业工人的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世界制造业大国,技术工只有7000万人,其中高级工仅占5%,中级工也只占35%,而初级工的比例却高达60%。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将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如果行动起来,极有可能成为新经济的“龙头”。

  在当今核能、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生物工程、先进制造以及航天、海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跑道”上,中国必须全力参赛。这对于每一个怀揣中国梦的中国职教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命题。

 

  这是一次怀抱技术强国之志的新旅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偶然瞬间,当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通过世界博览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加快建立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之时,英国仍然固守人文主义传统,视职业教育为另类。1990年5月,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说:“与欧洲大陆和日本相比,职业教育体系薄弱,缺乏各个层次的技术学校是英国战后教育最大的失败!”

  今天的世界,技能人才已成为各国人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强力的助推器。

  2007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教育部和天津市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在天津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来自全国乃至全球职教界的各路豪雄同台竞技,一展身手。

  这是一个重大抉择,也是一次历史性跨越,它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做强职业教育,跻身制造业强国,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津门,一代拳师霍元甲的故里。

  100多年前,这里的武术擂台吸引了各国拳坛高手,更寄托了无数中华男儿强身报国的热情与梦想。

  擂台,技能,梦想。百年后的今天,天津再次成为各路高手云集之地。

  载着中国创造的梦想启航,怀揣着技术强国之志出发。正在徐徐拉开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强调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在赛项内容上对接企业技术发展水平,近九成赛项融入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100个赛项中,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赛项分别占10%、40%、50%,与国家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今年新增的26个赛项中,涉及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项有22个。今年的大赛有80个行业组织牵头,比去年多出30个,行业企业广泛参与项目的设计、组织、命题、裁判和器材提供工作。相关企业还将在获奖选手中择优招聘。大赛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邀请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代表参赛。在天津主赛区之外,还设有贵州、甘肃、大连和宁波等15个分赛区。

  或许,这是全球职教界规模最大的盛会。

  有人说,一年一届的职教大赛吹响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集结号。大赛不是简单论输赢,而是肩负着为职业教育发展树立标杆、引领方向的使命。

  6年来,大赛在赛项设置、比赛地点、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凸显新视觉、新亮点、新思维。如今,已成为向国内外展示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这是校企命运与共的一个新舞台

  还能记起那些活跃在每年职业技能大赛赛场内外的教师吗?

  还记得学校实训车间里那些在学生工位上忙前忙后的双师型教师吗?

  还记得电影《徐老师的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吗?

  他就是天津市职教中心兼职教研员徐英杰。作为双师型人才,徐英杰“多面手”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在每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活跃着很多像徐英杰这样的“两栖人”:在企业,他们是“能人”;在职业院校,他们是师生眼里的“红人"。

  这些“两栖人”活跃在职业学校讲台的背后,是广大职业院校与众多行业、企业面向新技术革命浪潮、心手相连相互“取暖”的一种历史选择。

  在近几年的大赛中,地处山东半岛的潍坊商校,连续“三连冠”,2012年,夺得9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金牌数在1.5万所中职学校中名列第一。当众多同行讨教他们成功的秘诀时,校长于建平说,我们靠的是师资队伍的升级换代。这所商校要求所有教师必须轮流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还有近30名教师被派往美国、德国等国家学习,到兄弟院校观摩、培训、学习有1000多人次。大赛每年都要增设新的前沿性专业,商校在这些行业“挖”到60多名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有20多名企业高级技术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近百名企业技术骨干被聘为合同制专业教师,对专业建设、教师技能培养和实训课程开发进行具体指导。

  在天津,全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已初步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天津市交通集团先后选拔20余名干部和100多名技术骨干到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工作……

  每年的大赛,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自从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的老师们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主动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向工人师傅求教。学生们则对竞赛几近痴迷,课余时间忙着操练基本功。学校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企业到学校建立工作室,请力帆集团、格力公司、江苏利步瑞公司等多家企业到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市场、大赛“无缝对接”。

  大赛全面检验和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经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洗礼,如今的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凡是与市场相脱节的内容,该删就删,该减则减。在“赛中学、赛中教”,成为该校师生教学的一种常态。校长刘生亮说:“国家有大赛,学校有小赛,我们自设的‘技能风采节’,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每年的大赛赛场上,都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赛场内外,都有很多企业参与大赛,除了捐设备、搭赛场,他们更大的期待是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

  2012年,苗金成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此前已经连续两年参与高职组信息技术技能比赛,2011年是学生志愿者,2012年则是作为赞助商神州数码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出现在赛场上。

  原来,在2011年服务比赛的过程中,由于表现突出,苗金成与另外两名同学被赞助商——神州数码公司的管理人员看中,随后进入公司实习。“我在神州数码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接触了很多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苗金成说,虽然还没有毕业,但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名企业员工,学会了用企业思维考虑问题。今年大赛前,公司派他回到学校进行赛前准备。苗金成挑选了14个学弟、学妹,带领他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搭建赛场、调试设备等繁杂的技术活。

  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既像校企比武“招亲”的大戏台,又像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倍增器”。在大赛的带动下,如今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能比赛,“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每年全国参赛学生超过400万名,涉及600个专业,2100个赛项。

 

  这是每一个中国职教人的一次梦想再出发

  大赛是最好的广告,它正在悄然改变着社会的就业观和人才观,并在中国职业教育平静的湖面上激起阵阵涟漪。

  在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建筑项目分赛场上,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荣胜感慨地说:“技能大赛既是选手摘金夺银的平台,更是全体师生齐参与、共提高的良机。我们借大赛之机,构建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融入真实的生产过程!”如今,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只要毕业考试合格,即可取得德国手工业行会“HWK”证书和市劳动局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今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再只是一个各路英豪交手一决胜负的擂台,它更是每一个中国职教人的一次重新出发,它不仅改变了万千学子的命运,对社会也产生了“溢出效应”,启迪今天,影响着未来……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学生邱秀民自从201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得数控铣一等奖后,不仅在自己就读的广西机电工业学校里,成为被学弟学妹们仰慕的榜样,人生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大专还未毕业,就提前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中”。

  同样幸运的,还有来自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何琳锋。2005年7月,20岁的何琳锋高考失利,他放弃复读,选择到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就读。在注重技能培训的职业学校,动手能力强的何琳锋如鱼得水。在2008年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他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机会,和队友默契配合最终获得了二等奖,并因此获得毕业留校的机会。2009年他进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修电气技术教育专业,2011年毕业获得本科学历,回到了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机电一体化培训教师。

  当年何琳锋所在的班有37个人,约15人在2008年毕业后从事了本专业相关工作,经过4年历练,他们在公司中大部分已经成为组长,待遇也从最初的月薪1500至2000元增加到3500至5000元。何琳锋说:“天津的职业教育给了我们一个成长成才的平台,技能大赛更是让我得到了最初根本无法想象的机会。”

  在职教大赛越来越多地吸引世界眼光的同时,中国职业院校也正在走出国门。

  如今,天津中德学院数控机床专业大赛标准已经被东盟国家移植。

  面对记者,上海医学高专校长巫向前说:“今年,我们远赴北美,创办了芝加哥分校。这也是中国职业院校首次到美国办学,输出优质护理职业教育。此外,我们还与英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护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世界各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舞台上,中国职业教育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正在逐步释放,支撑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转型、变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唐虔说,一些人视职业技术教育为“二等教育”。“但我认为,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使他们找到很好的工作,这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今天,当全体中国人都在谈论梦想、放飞梦想的时候,职业教育给了每个人攀登梦想的阶梯。有人说,职教梦正在成为决定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前途最为活跃的因子,将为这块土地,这个民族、国家,以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创造更为美好、更为坚实的未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6日第1版;记者:李曜明、柯进、张以瑾、张婷)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