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2年第4期(总第4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编 2012年4月2日
本地信息
“产业成都”数据连接
德式职教中心落户成都计划打造成亚太一流
成都成立民办教育协会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哈尔滨职教集团与校企双方共育“双师型”教师
青岛今年起中考普高职教可兼报,保持高中段教育普职比例为1:1 6
其他重要省市信息
天津2012年“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计划招7180人
浙江“十二五”将实施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重庆2012年扩大中职学生入高职院校深造比例
江苏将投入千万元建省级职教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天津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正式启动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国际信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与借鉴(上)
其他信息
认识世界技能竞赛
教育部发布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
本地信息
“产业成都”数据连接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数据链接
1.2011年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3亿元,增长22.3%,增幅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完成工业投资1507.5亿元,增长18.4%,新增百亿企业3户、50亿元企业7户。初步建成世界级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和食品、家具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西部第一。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63.7%,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持续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工业集中度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达79.3%,高新区、经开区建成千亿园区。
2.服务业加快提升。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83.4亿元,增长12.4%。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国际商贸城二期等30余个重大服务业项目竣工投产,荣获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近3000万人次,上升为全国空港第四城,荣获物流推动城市发展最快城市称号。全市新增银行机构9家、保险机构11家、上市企业3家,金融总部商务区聚集各类金融机构60余家。接待国内外游客96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5亿元,分别增长41.9%和33.3%,获批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会展业直接收入中西部第一,荣获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奖。
3.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27.3亿元,增长3.7%。实施重大农业项目618个,完成投资220亿元。建成粮油、蔬菜、茶叶、猕猴桃等农产品标准化基地243个,新建30万吨粮食储备库,新增农民专合组织51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80%。实现林业总产值320亿元。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06亿元。(成都日报3月28日)
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连接
1.2011年长足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173.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8.85亿元,增长39.4%;主营业务收入1709.6亿元,增长82.6%。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产业规模达到全国总量的5%,居中西部第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8.9亿元,增长32.95%。
新能源产业,完成投资9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19.9%;主营业务收入392.5亿元,增长31.6%。
新材料,完成投资61.1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16.3%;主营业务收入308.42亿元,增长19.7%。
2.2012年全力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确保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力争突破3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确保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增长20%。
新材料产业,确保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30%。
生物医药产业,确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亿元,增长22%。(成都日报3月30日)
天赋新区建设数据链接
1.天府新区成都部分起步区2011年底完成投资近200亿元。目前,仁宝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已竣工投产,纬创双流笔记本电脑生产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都一汽大众二期、龙泉一汽进出口物流基地一期建成投用,成简快速路成都段、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成都段建成通车,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与保护等生态工程基本完成。
2.2011年底,天府新区成都部分新开工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2144亿元。产业化项目扎实推进,今年1-2月,天府新区成都分区新开工产业化项目31个,总投资178.5亿元。
3.截至3月20日,天府新区成都分区今年在建或拟建项目增加到657个,总投资7215.2亿元;其中2012年年度投资1187.2亿元,新开工项目308个,总投资2710.4亿元,今年的投资总额为517.7亿元。(成都日报3月31日)
德式职教中心落户成都计划打造成亚太一流
3月28日上午,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德国威斯巴登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据悉,这个中德合作的职教培训中心计划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职教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职教师资培训。
为天府新区提供人才支撑
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将全面引进德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国际培训课程体系。市教育局副局长崔昌宏认为,该中心在整体引进、整合、消化和吸收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等方面将起到桥梁作用和窗口作用,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廖德斌介绍,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立起来以后,不仅将针对该校及其所属教育集团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还将为成都及天府新区企业(包括区域内的德国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为四川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资质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完全按德国职教模式运行
根据协议,“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将首先在汽车和机械两个专业进行试点。中方将全面根据德方提供的实训中心配置标准建设实训场地,购置实训中心设备,按照德方的培训体系和模式进行运作。德方将提供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培训教材及评估系统等教学资源;德方派遣专家、教师到成都指导培训中心建设,参与培训教学;中心将积极培训我市职教师资,协助安排我市专业教师赴德培训;教师、学生及企业员工经过中心培训后,可获得德方的职业培训认证。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公办中专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达2.1万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1.6万人。据了解,该校也是全国目前唯一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中职学校。
拟建成亚太一流职教机构
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也将进行新技术研发,并着力于为成都及天府新区企业(包括区域内的德国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廖德斌透露,该中心作为德国威斯巴登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一部分,也是其在德国本土以外的唯一分支,下一步将承担起开拓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的责任,并提供国际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他介绍,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不仅将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职教培训机构,还将开展面向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职教师资培训。
德国威斯巴登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格鲁赫先生昨天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希望这次合作成为成都与德国黑森州教育合作的开始,双方能继续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成都日报3月29日)
新闻链接:德国威斯巴登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德国威斯巴登现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隶属于德国威斯巴登手工业制造协会,是德国黑森州最具代表性且主管黑森州整个行业技术资格培训和认证的官方机构,取得了ISO国际认证,在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中心拥有三个培训基地,共开设24个专业,其中有汽车维修、电气、精密工程、管道施工、美容美发等。该中心拥有先进的培训课程,构建了世界领先的职业培训体系。它所研发的手工制造业培训模块,致力于培养精而尖的手工制造业技术人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成都日报3月29日)
成都成立民办教育协会
近日,成都市首个民办教育协会正式成立。截至2011年底,成都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培训机构、幼儿园等)2450所,专、兼职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6.2万人;全市民办学校办学资产累计达59.5亿元。(中国教育报3月26日)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哈尔滨职教集团与校企双方共育“双师型”教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日前牵手校企双方,组织哈市计算机专业教师进入联想集团进行生产实践技能提升培训。这是哈市计算机专业教师首次走进IT行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军型企业联想集团,走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也是职教集团在“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方面所做的大胆尝试。
参加培训的38名教师来自哈市19家中高职院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联想服务站工程师(平台经理)岗位实操、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技能提升培训两部分内容。经过培训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教学。
据了解,哈市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已有13家中高职学校、8家企业、3家行业协会。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在设备、师资、技术人员、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形成独具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黑龙江日报3月19日)
青岛今年起中考普高职教可兼报,保持高中段教育普职比例为1:1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青岛市中小学生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市今年将对中考招生政策进行明显调整。青岛市固守几十年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间的报考“壁垒”被推倒,从今年开始,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兼报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多年来,青岛市中考招生一直实行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不能兼报的招生政策。2012年中考政策调整后,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选择普通高中报名和中职学校、五年制高职院校进行网上报名,分别完成志愿填报。实际录取时,先进行普通高中录取,普高录取结束后再开始职业学校录取,并严格控制招生计划,保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为1∶1。
据了解,青岛市教育局今年还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了一批服务于蓝色经济、现代农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中国教育报4月3日)
其他重要省市信息
天津2012年“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计划招7180人
近日,从天津市教委获悉,根据天津市2012年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经研究2012年共安排市属中职学校“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招生计划7180 人,其中本市生源计划4980人。
按照天津市教委要求,各学校投放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应由招生学校向生源地的计划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得到确认,纳入当地招生计划后实施招生。在招生过程中,各校可根据各地生源情况,在本校招生计划内,经计划调出和调入地的计划或招生部门同意,自行调剂省际间招生计划,但分专业计划在专业间不互相调剂。(每日新报3月20日)
浙江“十二五”将实施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记者从浙江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财政将安排年均超过2.3亿元专项补助经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旨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长效财政保障体系及相应的制度机制。(中国教育报3月30日)
重庆2012年扩大中职学生入高职院校深造比例
记者30日从重庆市教委获悉,2012年起,重庆市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更多中职学生将因此获得深造机会。
2011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为18.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16.5万人,就业率超过98%。据介绍,随着社会对熟练技工需求的日渐迫切,重庆市着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搭建深造平台,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
2012年起,重庆市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从10%扩大到30%;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层次优秀毕业生进入应用技术本科教育阶段继续深造的比例也将随之扩大。(新华网3月31日)
江苏将投入千万元建省级职教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所学校,日前获批正式启动该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江苏今年将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今后逐年增加。据介绍,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国内外有关行业、专业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技术等情况,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开展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技能精英,推广技能教学研究成果等。(中国教育报4月2日)
天津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正式启动
昨天,记者从本市召开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启动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本市将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将中职校调整到50所以内,学制教育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至2500人。重点支持建设40所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20个优势特色专业。力争到2013年底,形成布局结构合理、专业覆盖本市主导产业、主动服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格局。
重点建设的40所示范校包括:高水平建设25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5所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同时,重点支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产学结合紧密的10个具有一定优势的示范专业和10个具有明显特点的特色专业。围绕本市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需要,调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此次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原则是:一个行业、部门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一个行政区、县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实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调整重组。
布局结构调整主要依据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技工院校设置标准”。在调整实施过程中,达到“标准”的学校可继续举办学历教育,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办学主管部门要提出整改方案;到2013年秋季学期仍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取消其举办学历教育的资格,可转成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经年检或评估不合格的,停止安排招生计划。整合后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可根据专业特色或行业特征变更学校名称,冠以适当带有专业或行业特色的限定词。(天津日报4月1日)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中职生满意度调查报告——以南京市若干中职学校267名中职学生为样本
本文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职学校为背景,调查显示,中职生整体满意度较低,影响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职生满意度,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加大中职生企业实习实训力度;优化职校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密切职校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有特色的职校生管理模式。(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1),34~38。作者董仁忠、刘新学)
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中职教育变量对产业结构变量影响的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经费使用效率,在“求大”的同时更要“求强”。(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1),44~47。作者王伟)
国际信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与借鉴(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1820年手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出现的师傅带徒弟,是职业教育的萌芽,1897年后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开始出现培养技术工人的子弟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萌芽期。1908年德国颁布了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1938年,德国开始实行普遍的职业义务教育,1948年,二战结束后,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正式命名,1969年《职业教育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相继出台,1981年《职业教育促进法》颁布,在近百年职业教育实践中,“双元制”职业教育不断完善和进步,逐步发展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德国总理科尔在《双元制在统一的德国的力量》演讲中指出:在德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的国家,经济实力是以从业人员的技能为基础的,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青年是德国的最大资本,是德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保障。因此,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国家立法支持下逐步建立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含义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青少年通过选拔考试被企业录取为培训学员后,在规定时间内,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在指定的学校里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经考核达到要求的培训学员,正式成为企业员工。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将企业和学校、理论和实践、学习和就业紧密结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1.“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拥有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类型。德国法律规定联邦各州具有文化教育自主权,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隶属于州政府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联邦各州根据《联邦职业教育法》都建立了层次清晰、体系完整的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法律保障。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完成5年制初级中学学习后经过初级中学毕业考试进入2—3.5年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阶段,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举办这种教育的学校是“双元制”职业学校;另一种是完成6年制中级中学学习,经过中级中学毕业考试进入1至3年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阶段,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举办这种教育的学校是“双元制”职业学院。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共同特点是:一是企业和学校相互协作,建立并构成“双元制”伙伴关系,其中,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二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主体包括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协会和学生。一般情况下,企业每年向社会发布招收培训学员的信息→学生根据企业信息选择企业并参加企业选拔考试→企业录用培训学员→学生和企业签定培训协议→企业为培训学员选择并安排职业学校→学生每周1.5~2天在学校学习、3~3.5天在企业由培训教员(师傅)指导下进行实习和培训。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政府(联邦州政府)根据所管辖区域企业用人需要和职业大类,配置建立若干所职业学校,学校(职业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教育服务。企业和学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企业和学校两者合二为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虽然呈现双元属性,但企业处于主导地位,职业学校要跟踪企业发展需求和企业新技术变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行业协会(德国工商协会)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颁布法律性文件;二是制定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三是教育质量、培训合同执行、企业培训教员的监督检查;四是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五是为学生提供企业招聘信息、制定统一考试方案等。
3.“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联邦各州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学校法》等法律文件,规定并明确了企业、学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企业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时,必须为其提供2至3.5年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1/3的时间安排到学校学习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2/3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企业须承担全部培训费用的同时,还要支付“双元制”学生大约400~600欧元/月的实习工资,而职业学校对所有在校学习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全部由联邦州政府拨款。《职业培训条例》规定由德国工商协会(IHK)统一颁布职业大类标准(目前约有365种),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参加有关职业大类的统一考试,取得德国工商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工作,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4.“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来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根据职业进行设置。《职业培训条例》规定,“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学校和企业都不能自行设置新专业。所有职业都由德国工商协会(IHK)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调整和制定,并定期向社会颁布,自2000年以来,新增了26个教育职业,这是30多年来德国职业教育最为剧烈的变化,目前,在德国规定的职业大类大约93种,对应的职业(专业)大约有371个。
通常情况下,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须有初中或高中毕业证书。学生根据企业向社会公布的招收培训学员信息,通过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企业,企业按照规定,通过三个步骤进行选拔。第一步是初选阶段,对报考学生的简历、入学前学习成绩进行评分,(比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储蓄银行每年招收200名培训学员,报名人数大约1000人);第二步是笔试阶段,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注意力情况;第三步是对考生进行分组,采取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方式进行,综合考察学生的职业潜质。考生被录取后,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给学员安排实习岗位,并指定实习指导老师(师傅)指导学员实习,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家庭住址等因素为学生选择一所学习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职业学校,这样,被企业录取的培训学员,具有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并开始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
5.“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学校学习课程和企业实习培训课程,这两类课程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定。企业实习培训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根据《职业培训条例》规定制定的《培训框架计划》,该计划对实习培训时间、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专门对培训学员的学习、实习进行教学安排和管理。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依据是联邦各州颁布的《框架教学计划》,该计划对职业学校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明确规定,学校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实施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职业学校教师,另一类是企业实习培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专职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任职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然后通过联邦州政府统一组织的第一次资格考试,进行两年期的教学见习,再通过联邦州政府统一组织的第二次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正式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习培训教师由企业自主聘任,一般包括培训顾问、培训教员、师傅、监管人员。企业培训教师的任职前提条件是具备“双元制”职业教育经历,毕业后具有4~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德国企业培训师的系统专业训练和认证注册(AEVO)考试,或者师傅资格考试,才能成为企业培训教师。由此可以看到,德国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6.“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认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是由结业考试、培训合格考试和毕业考试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三部分考试,分别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
(1)结业考试。也称为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准入考试,根据职业培训条例,这种考试都由行业协会负责(IHK),学校和企业都没有考试的权利,它是“双元制”考试的关键,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被考者是否能作为专业人员胜任其岗位工作,考试内容包括规定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考试形式采用完成实际工作项目方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在提交书面报告的同时,还要进行答辩。
(2)培训合格考试。它是培训企业或企业培训指导教师(师傅)在对培训学员进行培训期间的过程性考核,并在培训学员完成培训后,为其出具培训合格“教学证明”。
(3)毕业考试。它是职业学校根据培训学员在学校期间学习的课程,组织的考试,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方式,考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和能力。考试合格为学生出具成绩单,也称为毕业证书。
以上三种考试,结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是培训学员正式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资格证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力远远超过职业学校进行的毕业考试。(摘自:《全国商情·理论研究》(京),2010年11下期第93~95,97页;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04期。作者李宇红)
其他信息
认识世界技能竞赛
2011年10月5日—15日,以葛道凯司长为团长、以中国职教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职业教育世界技能大赛考察团,赴英国观摩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顺访了与教育部有合作关系的博世(BOSCH)公司和吉特迈集团。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顶级赛事。世界技能组织前身是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目前有53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水准的提升,并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竞赛,被称为世界“技能届的奥林匹克”竞赛。世界技能大赛的活动包括技能竞赛、表演展示、展览、会议四大板块。赛项分为健康护理、农林、工程制造、建筑 、信息技术、零售服务、艺术等7个大项43个小项。
通过观摩,世界技能大赛的规模、项目安排、组织形式、开放程度给代表团对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大赛定位明确,主题集中
举办方着力在提升大赛吸引力上做文章,吸引社会关注,吸引学生参加,从而使更多人在了解、认同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重视,以此为主题策划比赛活动,主题鲜明。相关观摩、展示和体验活动有机衔接,组织工作有条不紊。
2.大赛开放程度高、场地宏大,可参与性强
大赛租用现成场馆,面积有10万平方米之多。除比赛、会议用房外,还开辟多处体验区,设置多个项目,融科普、游戏于一体,吸引了大量市民,尤其是学生前来参观和体验,大赛已经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平台。由于场馆面积宏大,既可以容纳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参赛,也可以接纳多个国家不同层面的观摩团参观,整体效果令人赞叹。
3.大赛赛项设置丰富,重视对参赛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更加突出综合能力的运用
比赛以在职青年和在校学生为主,个人和团队项目有机结合。既有重视传统技能和社会实用技术的赛项,如木工、砌墙、插花、西餐摆台等实用性赛项,也有商业视觉(橱窗设计)、人体彩绘等时尚赛项。很多赛项要求技能全面,如汽车维修要用时18个小时 ,几乎涉及所有维修作业。
4.大赛制度设计完善
世界技能大赛举办了41届,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制度。每届大赛由政府、竞赛组织等共同举办,除举办地政府资助外(超过50%)。还有一批稳定的全球合作伙伴(如三星、西门子、菲斯托等世界著名企业)。比赛规则、商业赞助、与承办方的合作等均有明确规定,赞助企业品牌宣传受到充分重视。
5.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应用
大赛前期申请注册、现场身份识别、赛程公布、技术资料公示、材料宣传几乎全部使用基于互联网技术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参赛学生和参观者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才可以顺利参赛、观摩。信息技术和大赛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加社会和青少年信息技术、技能修养,也方便组织者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对参观人员进行管理和快速统计,多侧面展示比赛过程,扩大技能大赛在全球范围的影响。
6.大赛具有盈利性质
世界技能大赛组织是盈利机构,所有会员成员要缴纳会费,所有参赛国选手、裁判食宿、交通等费用要全部自理,如台湾参加汽修比赛的一个团队,费用支出在100万人民币左右。注册参与论坛甚至过时注册参观均要缴费,对于会员国政府是个不小的支出。(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11~13页)
l 教育部发布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础代码》、《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中职学校管理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统计信息》等7个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同时废止。(中国教育报3月28日)
报:各位领导
送:成都市教科院办公室、区(市)县教育局职成科、区(市)县教研室(教培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中心组、各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