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7年第1期(总第62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2017年4月5日

目录

本地信息

四川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1

全国首家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四川绵阳成立  2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青岛职教对接德国工业4.02

青岛市财政局多举措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2

广州:工匠当兼职老师,职教发展长远之举3

其他省市信息

广西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   4

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成立    5

深圳牵手德国发展职业教育     5

江苏架起职业教育迈向本科教育的立交桥    6

吉林:高职实训资源向本科生开放     6

山东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成立暨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举行  7

山东省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8

教育科研信息

职教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迈好这几步9

国际信息

北美的综合中学我们要不要学?   12

英国学徒制,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15

其他信息

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8



本地信息

四川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

四川省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工程和战略重点,多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四川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启动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确定22所中职学校开展省级诊改工作试点,促进中职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动中职教育加强管理育人,深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将“示范高职单独招生”纳入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项目,推行“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考核方式,通过对口高职、五年制高职、高职单招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初步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省已建立62个职教集团或产教联盟,成员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家单位,极大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企业参与制度,多种形式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至今已遴选两批共112所职业院校及企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底试点院校将达到150所。

加快信息化建设。制定《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加快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以48所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为龙头,开展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应用,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名师名课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展省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来源:四川省教育厅2017328日)


全国首家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四川绵阳成立

33日,全国首家中医药专业教育集团——四川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四川绵阳成立。

据了解,该集团由四川省内高校、医院、企业、中职学校共5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将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实现成员单位间招生就业互动、校企人才共育、专业特色共建、社会服务共担、科技项目共创、对外交流成果共享,不断创新中医药职教办学模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作者:唐平,田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737日)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青岛职教对接德国工业4.0

记者从330日举行的焊接专业国际标准与职业教育对接研讨会上获悉。青岛市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将全部比照国际标准调整教育教学。目前,有69人正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接受国际焊工的培训。据称,青岛市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将通过引进国际标准的焊接培训技术、资格认证、企业认证等形式,推进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以优化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作者:刘淼;《青岛全搜索电子报》2017331日)


青岛市财政局多举措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财政局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市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多举措支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据市财政局透露,2016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支出(含教育附加)达32.6亿元,较2015年增长17.8%。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青岛市获得37个一等奖,金牌数量创历史之最。

2016年青岛市提高了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市、区(市)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统筹用于职业学校发展。此外,还安排了7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国际贸易、酒店、数控等13个中高职专业联盟建设,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融合建设;安排200万元资金,支持普通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青岛市11所中职学校已与6所本科院校在14个专业领域开展合作,打通了中职学生提高学历层次的“通道”。

据了解,青岛市还安排了1亿元资金,连续5年重点支持50个高职重点专业,每个重点专业支持200万元,为青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支持现代学徒制试点方面,青岛市安排资金6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青特汽车公司等13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者:衣涛;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2017年3月20日)


广州:工匠当兼职老师,职教发展长远之举

日前,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征求《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广州将每年引进聘用200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公认最发达的是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强大,与其高质量的职教教师队伍密不可分。在德国,当一个职教教师可不比当大学老师简单: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职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还要求至少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当然,严格的标准之下,职校老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水平也很高,如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等,年收入可比肩大学教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理论与技术并重的教师队伍,德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历经多次产业变革,始终长盛不衰。

广州的职业教育正在飞速进步,尤其是实操性相当突出:越来越多的职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基本上毕业等于就业、一工作就能当熟手用。但与德国经验相比,要看到的是,职业教育讲究学以致用,不仅是要致当下的用,更要致未来的用——技术变革速度加快,职业教育也要有一定前瞻性,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正因为此,引入一批专家大咖当职校老师,开拓学生眼界、拓展教育资源,正是有益职教发展的长远之举。(作者:张涨;来源:《广州日报》2017年3月21日)


其他省市信息

广西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

3月29日,记者从在柳州召开的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广西将在未来几年撤并一批中职学校,退出部分现有专业,通过布局和专业结构优化打造升级版的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学校方面,广西将推动办学条件升级,研究制订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2万元。今年率先启动实施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向学校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转变,提高教学水平。

在中等职业学校方面,将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工作,通过合并、撤销、划转、共建、转型等方式,缩减一部分中职学校,重点建设好100所示范性中职学校。同时,建立职业学校专业进退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到2020年,将退出部分现有专业,并增设一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

职业教育的升级,最终还是为了增强其服务能力建设。为此,广西职业教育将重点打好“东盟牌”和“港澳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宽与香港、澳门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服务好全区脱贫攻坚,服务好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作者:奚振海;来源:《广西日报》2017年4月1日)

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成立

3月22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江津区共建重庆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该站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等方面共同协作。

刘人怀院士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目前受聘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刘人怀院士曾创造性提出精密仪器仪表心脏枣弹性元件设计公式,改变了依赖经验和外国公式设计产品的历史;并提出大型储油罐新型网格顶盖、大型减压塔、铁路高桥墩和新型钻头的设计依据,在工业工程中有广泛应用。江津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过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该校共建“院士工作站”,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大力开展协作。(作者:李星婷;来源:《重庆日报》2017年3月23日)


深圳牵手德国发展职业教育

3月20日上午,深圳市教育局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在五洲宾馆举行职业教育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作办学、职业研究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这是德国与深圳在职业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开端,是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深圳落地的重要开始。

当天,巴伐利亚州文教科学与艺术部与深圳市教育局签署深圳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协议,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中德学院合作办学协议;巴伐利亚州学校质量与教育研究院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开展职业研究协议;巴伐利亚州劳因根职业学校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作者:吴吉;来源:《深圳商报》2017年3月21日)

江苏架起职业教育迈向本科教育的立交桥

近日,江苏省2017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报名即将开始,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于3月17日至26日登录系统报名,并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学习。今年,江苏省接收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学生的院校共有7所。其中,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2010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学生,今年的招生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四个专业,招生计划为325名,招生人数较之前有所增加。该校紧紧依托苏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来源:《扬子晚报》2017年3月16日)


吉林:高职实训资源向本科生开放

近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9所本科院校签署协议,将学校的化工、制药学训工场等一批实训基地和设备向本科院校开放。目前,已有来自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高校的本科生走进高职院校开展实习实践。

据介绍,在吉林省教育厅和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下,吉林工业职院已建成化工、制药、装备制造、自动化等领域的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实现学生不出校门就知车间、知工艺、知标准、学技术、练技能,达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经过规划,吉林工业职院在保证本校学生充足的实训时间之外,还能够为每所签约的本科院校提供两个月的实训课程。(作者:高靓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12日)

山东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成立暨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举行

3月15日,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成立大会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黄岛区实训基地举行。大会表决通过了《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章程》及第一届理事会人员名单。青岛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全国12个城市之一、山东省5个城市获批设立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由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牵头,来自山东电商促进会、青岛跨境电商协会、青岛新锦桥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等山东省4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是一个致力推动山东省跨境电商协同发展的非盈利性的产学研联合体。联盟成员有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在内的1481家企事业单位。

该联盟主要职责是为成员单位搭建交流、合作与共享平台,集聚跨境电商各方资源,分享跨境电商经验,提升联盟成员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开展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共享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全省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畅通跨境电商人才供需渠道,优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就业环境,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瓶颈,提供再培训服务;组建跨境电商专家智库,开展跨境电商理论、政策和应用研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组织规范跨境电商生态环境提供意见建议,为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咨询服务;每年举办全省跨境电商业务实操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承担政府有关部门交予的工作任务,承担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

联盟的组建,对于集聚山东省跨境电商智力资源,深化山东省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山东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促进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山东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山东省进出口额持续增长,提升山东省外经贸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助推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孙军;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3月15日)


山东省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强基础,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项目建设,遴选启动第二批省级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培育工程。加强与企业共建共享,继续在中职学校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批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

抓重点,促进内涵提升。完善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信息发布制度,推进中、高品牌专业(群)建设计划,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瞄准产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加快建立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支持制定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与岗位需求相符的职业能力。完善校企对话制度,支持学校与知名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破难点,优化评价机制。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立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17年入学新生开始,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

优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大检查,推动学校落实《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进一步提升招生、学籍、课程、教学、教师、质量等方面管理水平。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完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制度,为学校和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来源:山东省教育厅201731日)


教育科研信息职教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迈好这几步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等试点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也存在着升学倾向日趋明显的隐患。高学历并不等于高水平,也不一定能带来高就业。笔者认为,如果简单地把“满足人民的学历提升需要”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标准,而不对大众需求进行合理引导,有可能造成战略失误——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国家战略转型得不到足够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结构性失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有其独特规律,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关键,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内部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师和资源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价,在外部对职业教育的结果进行监测。

构建“国家资格框架”

当前有两个因素制约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一是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结构性脱节,二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构性脱节。为了突破职业教育两套管理体制的束缚,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我国的“国家资格(资历)框架”。

不同类型、层次教育衔接的本质,是“资格要求”间的认可、衔接与融通。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的定位和资格标准,是实现整个教育体系衔接与融通的基础。“国家资格(资历)框架”可以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奠定基础,从而使学习成果和工作能力具有可比性。只有实现了具有可比性的质量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欧洲资格框架》(EQF)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EQF赋予资格证书超国家的管理功能,实现了职业资格与高等教育学历的衔接和融通,成为各国(不仅是欧洲)间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估、比较和相互认定的依据。

“国家资格(资历)框架”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标准,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好质量标准的技术基础

职业教育标准有预设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和结果性标准等多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教学)标准和学业评价标准等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标准。但由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没有为此提供直接支持,因此制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就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已走过了对学科知识进行选择和简化、按照岗位任务要求建构课程内容和结构这两个阶段。随着工作世界复杂程度的提高,职业资格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更高要求,必须关注学习者个体在复杂工作情境中的主观性知识和生涯发展。多数职教工作者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敏感性。

学校类型不同、区域发展状况不同,专业质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有关标准开发的技术标准研究,即开发标准的“元研究”,包括专业目录编制的技术规程,教学(课程)标准的开发技术规程等,以帮助职业院校找到现代职业工作的标准特征,做出恰当描述,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系统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效益

政府部门经常采用项目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由于项目制管理强调处在等级制高端的领导者的理念,实施单位的自主发展意愿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有可能造成项目结束后的懈怠或产生项目依赖症。

职业教育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健全的法规、公平的决策和良治、踏实的工作作风等。职业教育项目要想取得更高的质量和效益,应从重视以投入为主的项目管理和实施方式,转向追求项目产生的效果,在项目设计上更注重项目目标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为项目实施创造更大的灵活性,这些都需要职教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

实践证明,成功的职教发展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项目设计与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现有制度和基础能力相吻合;二是项目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三是在项目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均开展了科研伴随研究。

强化教育过程的质量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关键是系统地开展评估和改进。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当进行两方面的探索: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引入相关工具,实现持续、系统的质量监控和改进过程;二是建立专业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为学校持续改进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提供解决方案。院校要按照“自我保证,多元诊断”的指导思想,建立多方共治的内部诊断机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以及多方协商生成的发展性标准,发现问题、理清原因并寻找改进措施。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取决于其质量生成、质量监督与评估、信息管理、反馈调控等系统的运作方式。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增强院校管理的透明度,使每个员工都获得有关质量和工作绩效的信息,不仅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和领导能力,而且可以在个人和团体智慧的分享中,建立新的学习文化,并将其内化、制度化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受院校发展水平和我国“尊重权威”传统文化的影响,开展持续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会遇到很多困难,目前只有少数院校开展过尝试,相关研究也相当薄弱。

开展学生学业的成就评价

近年来开展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对促进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创新发展转变,职教评估逐渐开始关注办学成效与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成为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评估对象包括专业目标定位、资源保障、人才综合能力和发展、社会贡献度等。完善的评估制度将通过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促进院校合理定位和分类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来实现的,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达不到大规模质量监控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无法借此进行校际间和区域间比较。由于技术支持不足,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更没有建立起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模式对应关系的解释模型。

在对职业教育的产出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能力测评,诊断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的水平,来实现不同地区、院校间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比较。通过职业能力测评所获得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不仅能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还能为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提高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和教育质量控制水平。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产出和投入的因果分析,二是评估工具的开发,需要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严谨的心理测评技术。

(作者:赵志群,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7日第9版)

国际信息

北美的综合中学我们要不要学?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排名的落后和下滑引起普遍忧虑,并引发了专家们对综合中学改革的探讨。

基础教育排名落后引起忧虑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测试英文、数学、阅读和科学四科,每科均设有基准线。然而,2015年ACT年度报告指出,占高中应届毕业生总数59%的190多万考生中,仅40%三科或四科达到基准线,而31%一科都未达到。

再看加拿大,以2013年公布的成人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为例。读写能力方面,加拿大处于OECD(经合组织)平均水平。数学与计算方面,加拿大低于OECD平均水平,且低端人群比例高于OECD平均水平。

美国和加拿大为世界公认的先进国家,其基础教育的成绩单令人惊诧。迄今为止,对其基础教育的检讨,集中在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教材深度、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学生努力程度等软性层面。笔者认为,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和标准上的不同,更为直接地造成了今日的结果。制度方面,美国和加拿大采用综合中学的单轨制结构,以及初中不设立固定班级、对学生学业实行学分制管理,是影响教育结果的主要原因。

综合中学难以实现双重功能

美国和加拿大的中等教育不分流,不设或极少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通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为一体,称为综合中学。

这里需要澄清一种误解,即以为综合中学培养综合型人才——既有职业技能,又具备大学深造的基础知识与人文修养,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综合中学只是承担了双重任务,它不过是将校际双轨制改为校内双轨制,事实上只是推迟了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分化时间。

既然目标是双重的,其课程设置亦具备相应的特点。综合中学的课程种类多,除必修课外,还有多种选修课,而且同一门课分为升学类、应用类、简易类等多个档次,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为何要从双轨制过渡到单轨制?人们期待综合中学具有哪些优势?教育综合化是上世纪中期西方在“教育民主化”思潮中兴起的一项社会运动,其目的在于追求教育的平等。人们认为,将学生分到两类不同学校,接受不同教育,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实力均远逊于普通中学的情况下。另外,将两类学校资源与功能合并在同一个教育机构中,人们希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机动的选择。

然而事与愿违。综合中学并非理想的中等教育机构,将各类学生混杂在一起,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首先,为了迁就大多数,升学类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虽然高中阶段开设了很多选修课、精英班、精英分校,引进国际文凭课程(IB)和大学一年级课程(AP)等,然而,升读大学的学生需要更坚实的学业基础,没有一套长期而完整的学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故综合中学实际上是让升学类学生为就业类陪绑。

其次,16至18岁的就业类学生已到了学习一两门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准备的年龄。但综合中学提供的选修课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有的放矢的职业技术培训。

事实上,为了多数学生能够拿到毕业文凭,所谓高中毕业,除英文外,其他科目大多只要求初中水平,而且近年来还一再降低标准。即便如此,加拿大和美国近年来仍然有1/5至1/4的学生辍学,拿不到毕业文凭。

孩子的成熟分化有早晚,但有大致规律。13至15岁的初中学生处于分化的预备阶段,16至18岁的高中生已然分化,不能强制性地混在一起。而综合中学硬性将学生的分化推迟到高中毕业后,违反了成长时间表。

至于教育平等,人群的差异乃客观存在,将平等理解为给不同人群提供相同的教育,或用同样的模式来塑造不同的人,不是科学、客观的态度。事实上,由于未能提供合格的教育,反而阻断了社会中下层向上攀升的阶梯,加剧了贫富分化。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适合于另一部分学生人生成功的路径,改变千军万马挤大学独木桥的非正常局面。综合中学并非成功经验,不应作为改革方向。

(作者:沈乾若,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会长;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1日第12版)


英国学徒制,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英国学徒制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初,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可谓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绩。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立法规范管理健全

早在12世纪英国手工业就开始了学徒制,15世纪中叶后走上了立法规范学徒制的道路。1563年颁布了《工匠学徒法》,这是英国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学徒应有的基本权益。

400年后,1964年,颁布了《产业培训法》,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1973年颁布了《就业与培训法》,将职业培训与劳动市场相结合。1993年,英国宣布引进“现代学徒制”,标志着政府主导学徒制时代的到来。1995年推出了“高级现代学徒制”。1997年则把受训生制变更为“基础现代学徒制”。

2004年,英国开始构建新学徒制体系,不再冠以“现代”,取消学徒年龄上限,建立“青年学徒制”。2008年颁布《学徒制条例草案》,明确了学徒制框架、学徒制证书、学徒制标准、学徒制协议等。2009年颁布《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对学徒制专门立法。

英国现代学徒制建立了8个层级的管理体系。包括: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以及儿童、学校与家庭部,负责对学徒制政策实施程度做出鉴定。国家学徒制服务署,负责推动学徒制计划实施,分为国家与地区两个层级。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负责协调学徒、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签署合作协议。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开发国家职业标准、批准学徒制框架、保证学徒制运行通畅、设计学徒证书。职业资格与课程开发署(2011年并入教育部),负责资助制定职业标准、开发课程、审定资格证书、改善评价体系、决定关键技能标准等。颁证机构,负责认定学徒制中的各种要素。培训机构,负责招募学徒培训人员及企业,按照国家技能标准对学徒进行培训。企业,负责招募学徒或委托有学徒培训资质的企业及培训机构完成学徒培训任务,向学徒支付工资。

框架完善范围宽广

英国学徒制框架体系由学习内容、资格规范、考核评估等组成。

学徒级别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学徒只有完成规定课程并得到认可,才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资格制度包括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们有五方面的不同:一是学习场所,前者以工作岗位为主,后者以全日制为主;二是职业范围,前者约400个职业,后者的职业不确定;三是标准要求,前者为核心技能+专业技能,后者以核心技能为主、专业技能为辅;四是考核内容,前者以实际操作为主,后者为基本操作与深层知识;五是考核方式,前者以工作现场操作为主,后者为学校考试。

所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都遵循严格的考核程序。考核分内部和外部,内部考核由教师实施;外部考核由认证机构选派专业人员评估。

英国学徒制原来主要在传统行业实施,后来拓展到了新兴行业。1993年从14个职业开始试行,之后一路增加,2011年达到了170个行业的1500多个工作岗位类型,涵盖11大领域。2015年,学徒职位最多的两个领域是商业、行政管理与法律领域和保健、公共服务与护理领域,高达14.3万个和12.99万个;学徒职位最少的行业领域是艺术、媒体与出版领域,只有1460个。

企业主导财政扶持

在2009年以前,英国学徒制由政府主导,之后则由企业主导。

企业处于开发学徒制框架的源头。由他们提出框架草案,再由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而企业代表在行业技能委员会中也占有很高比例。企业还主导学徒制标准的开发。每个开发团队要求不少于10家企业,且要有小企业参加。

尽管学徒制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但企业承担着培训场所、提供技能培训等任务,而学校只承担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学徒制中学校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难以与企业相提并论。

英国学徒制培训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被称为“基于工作的政府资助项目”。凡参加学徒制培训的各方,如企业、培训机构、学校、学徒等都可以程度不同地享受政府的专项经费支持。目前18岁以下的青年学徒制全部免收学费;19至25岁青年学徒完成了3级水平职业资格的则免费培训;超过25岁时,根据项目所属行业决定资助程度。这无疑吸引了更多青年人参加培训。

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方式,向开展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支付非工资性成本,学徒工资则由企业支付。公共资金占学徒制培训总费用的比例较高,远超企业所投。

英国学徒制实现了工作与教育的互动。学徒体系阶梯化,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技能需要,还可以直通普通高等教育。培训重视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培训强调终身学习,培养与认证均可模块叠加完成,认同以前的工作与培训结果。总之,英国学徒制在900多年的历史中,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不断探索与完善,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赵善庆,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1日第12版)


其他信息

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3月25日上午,Education+2017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本届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9至21日在南京举办。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此届大会规模达1万平方米,展期3天,组委会将打造五大特色主题展区,包括教育信息化展区、工程机械和智能制造展区、现代农业展区、现代服务业展区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展区。此外,组委会将开展多种配套活动,包括中外各省特色职业院校展团、国际公开课数字化体验、智能工厂实训室、教师会客室、职场学习坊、家长免费活动日等。大会还将关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扩大“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领域合作交流。

据悉,本届Education+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与德国斯图加特展览公司共同组织承办。(作者:项佳楚;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3月26日)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