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上海“中高职贯通”模式让职业教育走上“立交桥”

  今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学生韦阳丽将从中职“直升”到高职阶段。3年后,拿到高职文凭。小姑娘说,她是上海第一批走上“立交桥”的人,“选择读中职,不是‘断头路’。文凭和技能,两者兼得。”

  韦阳丽所说的“立交桥”,是上海新推的一项教育改革——“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初中生毕业后进了“贯通班”,由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5至6年可获高职文凭。目前,上海有3000多人接受中高职贯通培养。

  这一模式,从国际上考量,其实是教育“立交桥”的一环。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副所长郭扬介绍,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形成人才培养“立交桥”:初中生毕业后,各取所需,约四成升入高中,六成人选择职业教育,不管是哪条路,都能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只不过,一条是学术型道路,一条是技能型道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也是相通的,高中生可以转读职校,同样,符合要求的职校生也能转入高中就读,改变职业方向。

  放眼国内,教育“立交桥”还未完全形成,但在上海初露端倪。韦阳丽说,传统观念认定的“求学链”只有一条,那就是读高中、考大学、攻读研究生。“初中分流后,读中职就是失败。”填报中考志愿时,父母不是很支持她填报中职志愿。“没想到赶上了好时机。”就在升学那年,上海首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小韦和父母看见了第二根“求学链”。他们算了笔账:读高中,考本科,需要7年;读中高职贯通,再专升本,也是7年。“两条道路,都能让人有盼头。”特级校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说,在中职与高职之间搭了“直通道”,传递了一个理念: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是教育层次的差异,而是类型的不同。

  这个理念日渐被社会认可。“职业学校能和高中‘抢生源’了,这在以前哪敢想!”交大医学院附属卫校护理部主任戴鸿英说,有了 “新通道”,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生。试点学校录取比基本达到10:1,不少学生中考分数线高于普通高中分数线,有的甚至达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分数线。去年,韦阳丽拿到了中职校“白衣天使奖”,而入选今年上海“星光杯”职校技能大赛决赛,全是贯通班的同学。近三年,她每两周要去三甲医院实习,提前进病房,积累临床经验。今后,她的愿望是还能“跳一跳”,争取考上交大医学院,继续深造。这一切,随着“立交桥”的逐渐扩大,会慢慢变成现实。小韦说,“一路走上来,知识和技能更扎实。”

  “十二五”期间,高技能人才仍大量紧缺,上海将逐步扩大学制五年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招生规模,2015年达到当年招生数10%左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彻底打通教育‘立交桥’。”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说,上海已经加大了职业教育投入,在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等方面花了不少钱。今后,上海职业教育还将探索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性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直通车”式培养,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找到他所擅长并适合的岗位,发挥所长。”(来源:解放日报2013年02月07日;记者彭薇)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