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京渝蓉专家校长共研疫后“教育未来式”
——成都市名校长论坛成功举办

探索未来教育优质发展之路,解读当下教育人最为关心的问题。423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羊区教育局承办,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实验小学协办汇聚京渝蓉三地名校长的论坛——成都市名校长论坛·走进“李蓓名校长工作室”云端主题研讨会成功举行经过前期精心筹备、策划,三地教育同台对话,以教育智者的思想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促进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顺利变革。


成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唐萍;成都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调研员彭刚;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艳艳;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忠云;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全体教研员青羊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出席来自成德眉资及省外共23个省市的校(园)长6000在线上参加论坛,线上点击10万。


下午2点,论坛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博雅书馆和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启幕。青羊区教育局局长杜忠云致欢迎词,青羊区政府赵艳艳副区长发言,成都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唐萍讲话,唐萍书记指出本次论坛邀请北京、重庆、成都、雅安四地的名优校长一起探讨,德阳、眉山、资阳校长线上对话互动既体现了成德眉资,教育同城化更是在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指引下,为把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成都教育的担当和贡献。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局长杜忠云致辞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艳艳讲话

成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唐萍讲话


疫情来势汹汹,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曾经畅想的未来教育模式提前登堂入室,教育已在共创共享共研的过程中呈现多种可能样态,召唤着学校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和作为。如何应对未来?疫情之下,如何转“危”为“机”?如何在共创、共享、共研的过程中促进每所学校的未来发展,深度融通线上线下,将学校边界做最大化与最优化的扩展,让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教材?研讨会上,教育大家们着重解读了当下教育人最为关心的话题。

北京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以《拥抱变化激活发展——战疫中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史家教育集团在疫情之间的教育创举。她认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日常教育中存在的短板。未来学校的育人方式应该是基于育人泛联的“漫教育”,基于成长召唤的“融学习”,基于边界突破的“跨界教师”。因此,教育应严格遵循“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让“心有温度、行有智慧”,“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学生特质持续生发;让学校工作去功利化——以育人目标重塑应对复杂性的未来,去边界化——以育人方式重构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去中心化——以学校管理再造应对扁平化的未来。


重庆

以疫情为机遇,探寻疫情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变革与重构。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细致解读《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她认为,疫情让我们的教育观念受到影响,学校应该重新定位和认识教育的人文性,从科学的角度去尊重人的本质和特性。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疫情启发我们重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思考生活习惯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思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疫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应顺应这种改变,革故鼎新,直面变革,重构课程与教学。


成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成都七中校长成都市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易国栋以《泛在已在  未来已来 ——泛在七中建设交流》为主题,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交流。他表示,所谓泛在,就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设泛在七中,是学校战略需求,也是学校促进网校转型升级,履行名校的社会责任 的现实需求。建设泛在七中,需要集众智——组建团队;分阶段——规划内容;迈小步——切实行动。

“学”定“教”——充分调研明学情,集思广益定策略,控制时长护视力,逐一突破不掉队,以展代评促信心;以“学”设“课”——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为宗旨,以“学科自学指导课程+综合素养实践课程+线上辅导交流”的形式开展线上教育;以“学”促“研”——行政班子下沉到年级组实地、实时予以指导和支持;教师“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成都市实验小学雅安校区执行校长孙郁以《“温度、高度、深度”,化解云端教学难度》为题进行交流,她列举了云端教学突然驾临时学校、教师与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面对困难,积极寻求突破。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成都市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李蓓作最后分享。她认为,当前的线上教学呈现出“全学段、全天候、常态化”的基本特征。如火如荼的热潮里,教育人需要保留一份冷思考。思考线上教育的利与弊,居家学习家庭教育与家校关系的重新认知与重构,线上学习之下师生关系与地位的翻转与重新定位,从线上到线下融通的未来样态的学校探索与实践等。谈到对未来学校新样态的解析,李蓓表示,学校边界的突破与拓展——不仅是地域;学校场景的泛化与多元——不止于教室;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多样——不限于书本;教室群体的共享与跨界——不单是教师;课程研发的打破与重构——不光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整合与跨越——不囿于学科;学校评价的智能与精准——不只重结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等三位专家对校长发言进行了多角度专业点评。

王素主任高度肯定了各个学校校长的分享,认为大家在疫情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她建议校长们除了关注疫情期间的教学方式,还要更多地关注疫情之后学校形态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继续思考和探索复学之后如何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校的发展。

罗滨校长在点评中指出:五位校长围绕疫情当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和面向未来的教育进行了高站位,大尺度的思考和探索并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分享。彰显了名校担当和教育激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谭文丽副院长认为校长们分享的内容广泛而深刻,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本次论坛可谓是铸造强国良师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一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文化的一次重塑和丰富。云端教育主题研讨是教师与学生“学习文化”的创新的探索,这次研讨将推动“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研修“的践行和发展,提升学校校本研修数字化进程

一场跨时空、跨区域、跨学段的盛会,是一场思维碰撞的精神盛宴。本次云端论坛的顺利举行,既体现了成渝两地双城合作发展,又体现了成雅教育协同创新,更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紧密联系。是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科院放眼未来看教育的高瞻远瞩,也是青羊区教育局、青羊区教科院在创新干部教师培训培养模式,构建全域教研培转型升级样态的初步实践。更为共创共研共享促进每一所学校的未来发展,实现疫情之后学校变革的大跨越,贡献了有益的力量。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