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开阔国际视野 借鉴国际经验——“文翁大讲堂”举行第十九场讲座

  2013年4月28日上午,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文翁大讲堂”2013年第二场(总第十九场)报告会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举行,上海市洋泾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洋泾(集团)学校董事长李海林先生应邀作了主题为“我所看到的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专题报告。

  讲座由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主持,来自成都市教育局的局领导、各处室负责同志,各区(市)县教育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教培机构负责同志,成都市各区县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市直属(直管)学校(单位)负责同志,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校长、校(园)长实训基地校(园)长,共1000多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李海林校长便指出: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都可以在对方那里吸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随后,李校长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悟,以生动的案例、独到的视角,分别从美国课堂教学形态、美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美国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等方面,结合丰富的图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国中小学课堂的生动形象,为我们开阔国际视野,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李校长介绍,美国的主要课堂教学形态是小组合作学习和活动化的教学。他认为,从美国同行的实践来看,这种课堂教学形态的确非常有利于优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和人格状态,都在小组学习和活动化的课堂形态中得到难能可贵的孕育和生长。但同时,它也确实让一部分学生游离在学习过程中,或者飘浮在学习过程中,从而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因此,李校长的观点是,世界上本没有最好的教学,只有相对不坏的教学,这个观念,似乎是比较理性的。

  对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李校长介绍,美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思路是:先为学生的发展需要分类,再对课程分类,构建一个与不同类别学生发展需要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李校长认为,美国中小学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需求课程分类”,这种分类超越了传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分类。同时,李校长认为,美国中小学特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自动全面实现了分层分类教学。之所以要实行走班制,是为了真正实施学分制;之所以要实施学分制,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开出不同类型的课程,这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大突破。对此,李校长说,课程是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我们首先要改的是课程分类标准,要按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来对课程进行分类。此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最难的,它需要打破我们现在的行政班授课制度,中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还没有抓住这个重点。打破行政班级授课制,全面实行学分制,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李校长还介绍,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如何重构课程和如何为学生提供学材。学生并不直接学教材,他们学习的载体往往就是一张纸,这一张纸通常有四类:一是学习目标与内容清单(KWL Chart” ),二是过程性练习,三是学习活动设计与要求,四是教学事件设计。

  李校长认为,这张纸实在是太不平凡。从老师这个角度来说,靠这张纸,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要用到的资源等等,都以“学生活动设计”这样一个形式包含在里面了。这里有对课程的理解,有对学生期望,有对学生可能反应的预测,有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预期,也有自己坚守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说,这张纸回答了四个最关键的问题:学生学什么?学生用什么学?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得怎么样的?这四个问题,都用这张纸回答了,而且回答得最实在,最具体,最简便。这张纸包含两个转换,一是实现从课程到教学的转换,二是实现从教学到学习的转换。这既是美国教师课程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更是课程的本质之所在。也许,中国的课堂教学缺的正是“这张纸”,以及这张纸背后的东西。

  最后,李校长总结说,我们不要简单地用一句“中国与美国的情况不同”来拒绝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冲击,我们也可以创造新的教育。与其感叹不如行动,先从我们可以做的开始,那就是课堂。学生永远是教育的灵魂,课堂永远是学校的中心。

 

 

 

1美国中小学课堂观感.ppt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