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青羊区召开区内部分学校国际教育体验课程暨校本教材编写研讨会

  2012年4月24日下午,青羊区教育局在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区内部分学校“国际教育体验课程暨校本教材编写”研讨会。研讨会邀请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成都市国际教育政策与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旭出席。研讨会上,区教育局副局长姚敏就区域和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青羊区下一阶段在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着力做好的“国际教育体验课程暨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思路和构想。与会校长和主任们围绕特色校本体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与国外(境外)师生的交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成效的讨论。刘旭主任对青羊区在教育国际化实践中的积极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我市第一套区域性大校本国际教育体验课程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建议:一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许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各国、各地区的孩子们更是如此。例如环境保护,对和平、自由、人权、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科学的探究和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这是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外交流的课程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这个方面,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该有这些内容;但与此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着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是我们进行教育国际交流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二是开发的本土化校本课程应当比较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区内学校之间不要重复开发同一主题的课程。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具有与来访者进行文化对比交流的特性和功能,文化的差异,教育方式的不同,是教育国际交流的“兴奋点”,正所谓“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四是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教材的特性,按照教材编写的体例要求进行,不能写成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读本”。五是对外交流的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与教材的编写中要自始至终体现“体验”二字,要反映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让中外学生都在体验中学习和交流,在感知中感悟。

 

  最后,姚敏副局长对各校的对外交流体验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的编写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