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两会|两会上,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干货已为您打包好

  每年两会教育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围绕多校划片、学制改革、校园安全、义务教育年限、教育公平、教育精准扶贫、教育供给侧改革等热点问题,委员和代表们充分发挥手中的话语权,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在今年的两会声音中,小编发现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份量。因此小编整理好一大批来自两会的教育信息化干货,一起听听这些与发展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声音吧。

  1、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李克强总理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并将“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列为一项教育工作重点。短短几句话,却为发展教育信息化注入一支强心剂。

  2、教育信息化在精准扶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在出席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时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精准扶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对我们这样的国家来说,不仅有城镇,还有老少边穷岛,信息化尤其必要。“我昨天在湖南代表团听到有位代表说,教学点目前有了设备,但是老师们不会用,资源也不丰富。他希望加强乡村教师这方面的培训。这个意见非常好,下一步我们会在教师培训中继续充实信息化的内容。”袁贵仁说。

  3、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在做客人民网《两会e客厅》栏目时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杜部长进一步诠释道:以创新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就是结合中国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地探索;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教育信息化,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推动教育管理过程精细化,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以开放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就是要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加大开放的力度,更加重视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发展;以共享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打破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消除信息鸿沟,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扩大共享的覆盖面。

  4、借助教育信息化,解决教育均衡和教育创新这两个大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做客人民网《两会e客厅》栏目时指出,借助教育信息化,关键是要解决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

  首先就是教育的均衡问题。杨宗凯教授认为在“十三五”期间,不仅仅要开齐课,更要开好课,而且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满足高位均衡,服务于教育的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解决。

  其次是教育创新问题。第一是环境创新,要对教育进行环境的创新,把传统教师变为智慧教师、智慧教员,让学习不再是机械地标准化教学。第二是内容创新,在内容的设计上,要设计出特别符合信息时代认知规律的内容,包括它的认知规律、传输规律还有接收规律。第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流程再造,培育出新的教育方法,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四是教师的职业发展创新,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未来的教师更多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导学者、资源的开发者,是教育本身创新的研究者,是终身教育者,教师的身份要进行转换。

  5、以互联网思维研究教育供给侧改革

  2016年两会,民进中央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37件提案,其中《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是重点推荐提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 说:“用传统模式去研究思考教育供给,它永远是供给不足的,我们必须要研究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新的学校发展模式。”

  他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未来的学校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人的学习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好的教育应该是满足每个人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好的教育应让大家像淘宝购物一样选课。教育的方向不是限制选择,而是鼓励选择。未来学校要变成学习中心,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出特色,提供某方面的优秀课程资源,一个学生可以在若干学习中心同时学习。

  6、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城乡数字鸿沟,成为老少边穷岛地区教育扶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目前教育扶贫面临的瓶颈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建议,国家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第一跨界协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第二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三牵手共进,大力推进“三个牵手”计划,包括“亲子桥”牵手计划、“城乡学生牵手”、 “城乡教师牵手”;第四互联互通,构建教育扶贫精准数据库;第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通过信息化实现扶贫的长效机制。

  7、投入教育信息化将带来乘法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副校长高岭 提出,应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扶贫扶智”、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建议国家财政专项拨款用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扶贫工作,大力提升西部地区教育自我脱贫的能力。此外,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中西部贫困地区可以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父母缺位问题,开发建设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交互、情感交流、家校师生的互通。

  8、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 指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已经基本跨过了起步阶段,迈入了应用整合的门槛,但是,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重硬件轻软件、重资源轻应用、重建设轻维护等问题仍然存在。他提议以智慧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9、拥抱互联网,同时练好身为教师的看家手艺

  面对“互联网+教育”,北京四中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 给同行的寄语是,“拥抱互联网手段,但要练好自己身为教师的看家手艺,莫慌”。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那种‘传声筒型’和‘复读机型’的教师会越来越无法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校园中那些对知识有独立见解与领悟的教师、那些能给知识赋予生命色彩与活力的教师、那些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分享生活感悟和阐释生活意义的教师、那些不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自信的教师、那些对未来社会和人生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教师,依然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崇拜。

  在刘长铭看来,通过互联网学习不能完全获取教育的本质, 互联网不能替代传统教育的事情很多,比如互联网技术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学校不会消亡。

  10、“互联网+教育”将使教育本质更加容易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 认为,“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的促进和变革表现在:互联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收集信息和交流互动变得更加容易;互联网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互联网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他指出,互联网不能对教育的本质带来革命性的颠覆,但是它一定是使教育本质更加容易实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完善的,有研究精神的人。

  11、补齐短板填平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 指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三大短板:一是基础设施短板;二是信息资源短板;三是应用短板。因此他提出四点建议,补齐农村教育信息化短板,形成合力,填平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12、2020年实现西部中小学班均每秒10兆的宽带速率

  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 指出,“十二五”期间,“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85%。但西部农村仍有大批中小学没有接入互联网,它们是未接入互联网中小学的主要部分。

  他建议将全国中小学的宽带接入,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纳入“宽带中国”标志性成果,并对中小学网络接入速率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建议将指标定为到2017年实现班均每秒4兆,到2020年实现班均每秒10兆的宽带速率,使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西部农村学校得到充分使用。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春天召开的这场盛会已经播下教育信息化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能够在每个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出可喜的果实。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