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出一份力
——记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赴西昌支教活动

  为提高名族地区教科室主任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教科室主任在指导教学、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2016年3月26日-3月31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以及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一行前往西昌开展支教活动。

 

  此次西昌之行发改所以及华阳实小一行人分别对凉山州各地老师们进行了四个主题研讨,三个专题讲座和两节示范课。

  四个主题研讨:

  首先由陈进和王妍老师组织的来自盐源、甘洛、布拖、会东、会理、冕宁、雷波、普格、德昌等地小学的教科室主任,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开展了充分的交流讨论。

  在交流过程中,陈进、王妍老师介绍了成都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情况,和老师们分享了成都部分学校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改变学校面貌,把学校办成教养摇篮、精神乐土和生命家园的生动的案例,这些案例使在座老师们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接着由陈军老师组织的来自木里、盐源等地的学员参加了以“学校教育科研”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会上,学员们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围绕学校教育科研到底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需要的保障条件”等话题展开,学员们交流了各自的困惑和经验,陈军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成都的经验,其中,成都市娇子小学教材解读的经验和木里县教育质量奖励制度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和热议。

 

  接着,陈宇燕老师与来自凉山州宁南县、金阳县、昭觉县等9个地区的小学教科室主任坐在一起,围绕“学校发展规划”“高效教研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两个主题开展了充分的讨论、交流。

  讨论过程中,每个学校的教科室主任简要介绍了各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学校硬件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基本情况。从9个学校所介绍的情况看,大部分学校硬件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与城市学校相差无几,信息技术和手段与课堂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最缺乏的是管理、制度、文化等软件的建设。听完介绍陈宇燕老师也详细介绍分享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和制定方法,以及在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校的试点情况和经验。这些经验和方法使在座老师们对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开展有了方向。

 

  最后由史玉,胡燕老师组织宁南、会东、会理以及冕宁等12个县的学校教科室主任和教研员参加课程与教学专题研讨。

  首先,由史玉老师抛出了关于学校课程建设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如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义,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校本课程建设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围绕课程与课堂教学谈工作中的感悟与困惑。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史玉和胡燕两位老师予以了回应与解答,分享了对于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的个人观点,尤其是胡燕老师就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结合成都学校的案例做了生动的阐述,给参加专题研讨的老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个专题讲座

  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胡燕以“分享•学校科研管理感悟”为题为学员们做了一场内容丰富,贴近本地实际的专题讲座。胡所长的讲座从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开始。在了解了当地学校科研现状及现实困惑基础上,就学校教育科研本质与特征、科研管理理念与策略、科研指导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用大量的研究案例做支撑,以便于老师理解和借鉴。胡所长的讲座既有理性的阐述,也有实践经验的分享,给予了参培教师大量的信息及启发,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发改所刘旭副所长为凉山州小学教科室主任作了题为《小学教师怎样进行教育案例研究》的讲座。刘老师从“什么是案例”、“什么是教育案例”、“什么是教育案例研究”、“怎样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写作”以及“案例研究中的常见问题”等六个方面,通过大量生动的教育案例剖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员们对开展教育案研究的浓厚兴趣。许多学员在交流听讲座的收获时都认为,教育案例研究“很接地气”,“适合基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回学校后就可以指导老师们去做。”

 

  王妍老师的《建立育人质量标准:缔造学校卓越品质》专题讲座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为切入点,从问题确定到概念界定、从研究方法选择到厘清研究内容和步骤,让老师们对“实证研究”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标准制定”对于教育教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性有了了解。

  之后,王妍老师从标准制定对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意义出发,提出了“育人质量标准”对于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通过标准制定提升学校品质的案例,让老师们进一步对质量标准研究产生兴趣。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演示,向老师们介绍了学校制定“育人标准”的步骤、方法。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为老师们传递的理念和方法有利于他们打开视野、改变教学方式、开展实证研究。老师们认为通过专题讲座对建立育人标准与学校品质之间的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获得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工具性手段,受益匪浅。

 

  两节示范课:

  此次西昌支教之行,不但有发改所各位教研员的专题研讨、主题讲座,还有来自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两位老师在西昌阳光学校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示范课。

  首先是林俐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和时间赛跑》。课堂上,林俐老师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读懂写作形式,按照总分或分总结构,将时间中的事例按时间由短到长进行写作,既写出生活中看到的时光流逝的景,又表达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回后产生的情。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习得了写作手法,可谓充分、科学地运用了教材。课后,林俐老师还进行了以《用“教材”教“语文”》为中心的自评发言,详细阐述了本课以阅读理解为主线,以语言运用为重点,把语用之点嵌入阅读之中,用阅读之线串起语用之点的教学理念。

 

  接着,罗林老师为大家上的示范课——《比赛场次》。在课堂上罗林老师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先教后学、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的全过程。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示范课后,发改所刘旭副所长以这两节课为例,围绕“如何观课评课”给凉山州教科室主任们作了讲座。讲座中,刘旭所长对这两节课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林俐老师的课堂评价语具有导向性,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活动时间充分,形式多样,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要求;罗林老师的课幽默风趣,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的追问具有层次性;两节课都真正做到了“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在本次支教活动中,发改所一行教研员和华阳实小的两位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融合在一起,带给了凉山州教科室的主任们,让民族地区的教育骨干和科研管理者感到受益匪浅,为教育均衡又出了一份力。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