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省级课题“教育强市”和“校地共建”顺利开题

2020916日,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点课题《“教育强市”战略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和一般课题《成都市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成都教科院学术三厅举行。此次活动由“教育强市”课题负责人、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陈进所长主持,特邀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焦蒲所长、四川师范大学张烨教授和成都市教科院胡燕老师做开题指导专家。

首先,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艳老师代表基地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对课题推进情况提出要求并预祝开题顺利。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代表课题组恳请专家不吝赐教,支持课题组把研究做实、做深。

接下来,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妍、教研员李晓康分别向专家汇报了开题报告,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考等方面,对两项课题的前期研究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听取汇报之后,专家组在高度肯定两项选题价值意义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关于《“教育强市”战略路径研究》,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焦蒲所长指出,一是要充分考虑新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疫情后经济下行等经济社会大背景,跳出成都看成都教育;二是要攻克难点构建起一套核心指标体系,以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对比分析,探索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强化教育保障、真正立足成都强教育、强城市。四川师范大学张烨教授认为,教育强市虽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但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回归到学理层面理解“强”和“市”,思考的视野和深度能够拓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成果;此外,研究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的处理增量和存量的关系。成都教科院胡燕老师从研究途径角度提出,一是拓展调研对象,增加教育外部人群,更好地反映城市前沿发展诉求;二是充分吸收成都区(市)县和学校经验,确保推进过程中视野多元、内涵丰富。

关于《成都市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实践研究》,焦蒲所长认为,首先要深入解析校地合作的内在动机和利益出发点,在充分考虑公平的前提下探索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其次,要充分考虑现行基础教育管理框架下附属学校建设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挑战;第三,要探索解决校地共建之后教师、公民办、资金投入等问题,以确保校地共建持续推进。张烨教授则指出,校地共建的研究一方面要界定好概念,增加理性分析避免泛化;另一方面总结实践经验和模式要充分考虑公益性、市场化等问题,反思是否实现了政策的初衷。胡燕老师建议,校地共建研究要围绕体制机制建设的主线,探索研究利益相关者、组织形式、分配建设等问题,深入分析松散型、紧凑型、非紧密型等不同共建模式的经验和问题,不断寻找新的合作点。

随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艳老师从课题管理的角度,建议课题组加强理论研究、做深实践跟踪、丰富研究成果。

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讨论之后,陈进所长带领大家共同回忆了两项课题的开展基础,并对课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陈所长指出,专家们从研究内容、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等方面帮助课题组进一步厘清思路和目标,为课题未来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明确了研究路径。课题组将在专家的支持和带领下,扎扎实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确保完成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成果。

扫一扫关注微信
Baidu
map